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知识的多时相TM图像森林火烧迹地提取模型

周小成  汪小钦  高中灵  
【摘要】:本文以覆盖福州市及周边地区的五期TM图像为例,进行森林火烧迹地的自动提取研究。分别对TM图像上火烧迹地及其背景地物采样,分析火烧迹地在TM图像6个波段及PC变换、TC变换、多时相植被指数(MTVI)上的光谱特征,发现了火烧迹地与背景地物区分的光谱知识。其次,利用DEM数据分析火烧迹地在地形上的分布特点,发现了火烧迹地空间分布的知识规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知识的多时相TM图像上森林火烧迹地提取模型,从而解决了快速识别和提取森林火灾信息的问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雪风;大兴安岭盘中林场火烧迹地森林恢复的对策[J];林业科技;1990年01期
2 佐藤邦彦 ,孙家华;松类的地水母病害[J];浙江林业科技;1981年02期
3 何纯生;;火烧迹地清理与植被恢复方法浅析[J];科技信息;2009年08期
4 盛茂领;刘篆芳;崔振强;;大兴安岭火烧迹地蛀干害虫天敌种类调查[J];林业科学;1992年01期
5 白景阳;清理火烧林木加快迹地更新[J];内蒙古林业;1995年11期
6 韩铁圈;樟子松林火烧迹地蛀干害虫分布状况及种群结构[J];内蒙古林业;1995年11期
7 刁吉龙;刘焕安;;林业迹地的成因及减防对策[J];中国林业;2008年17期
8 刘篆芳,张庆贺,初冬,孙玉剑,盛茂领,徐善彬,张旭东,邵春海,韩树才;大兴安岭火烧迹地蛀干害虫发生趋势分析[J];中国森林病虫;1990年01期
9 谢哲根;季碧勇;王文武;何必庭;;火烧迹地形成数量的模型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7年02期
10 王淑芳;;南瓮河国家级保护区火烧迹地清理的探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1 付迎春;徐颂军;陈蜜;;基于MODIS影像梯度的林火边界提取方法[J];林业科学;2008年07期
12 刘晓东;张彦雷;金琳;张子全;刘晓双;邱林芳;;北京西山林场火烧迹地植被更新及可燃物负荷量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1年02期
13 孙明学;贾炜玮;;塔河林业局林火对植被的影响[J];植物研究;2009年04期
14 李世友;;昆明“3·29”森林火灾对防控林区火灾的启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年06期
15 陈鹏飞;吕林昭;李继磊;王铁柱;赵建华;任云卯;;北京西山地区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7年01期
16 方三阳;大兴安岭林区虫害问题初步探讨——北部火烧迹地树干害虫及西部落叶松母树林种实害虫调查报告[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7年S2期
17 张军生;张连杰;陈秀杰;;火烧迹地森林鼠害综合治理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年01期
18 孙龙;赵俊;胡海清;;中度火干扰对白桦落叶松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1年02期
19 刘广菊;于文先;郭颖涛;;次生林火后演替过程中物种变化及相互关系[J];森林工程;2008年04期
20 夏成才,王纯华;火烧迹地如何恢复森林[J];中国林业;199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小成;汪小钦;高中灵;;基于知识的多时相TM图像森林火烧迹地提取模型[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2 何照斌;陈国利;熊胜;;浅析常山县火烧迹地现状与对策[A];浙江省第二届林业科技周科技与林业产业论文集[C];2005年
3 陈尚文;杨俊泉;沈建中;莫伟华;杨秀好;张远飞;林少雄;;马尾松毛虫危害区植被指数变异函数研究[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辛景峰;付俊娥;;农业旱情遥感监测研究[A];全国旱情监测技术与抗旱减灾措施论文集[C];2009年
5 杨丽萍;乌日娜;;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法监测干旱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综合探测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6 李世友;;昆明“3·29”森林火灾对防控西南林区火灾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7 新形势下的森林防火问题探讨论文集[C];2009年
7 丁美花;谭宗琨;何燕;孙涵;杨鑫;欧钊荣;;基于MODIS数据的甘蔗冻害监测研究——以广西来宾市为例[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李世友;金贵军;周全;胡小龙;王秋华;;3种针叶树种树皮抗火性研究[A];2006浙江林业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张晓煜;陈豫英;苏占胜;周慧琴;马玉平;;宁夏主要作物霜冻遥感监测研究[A];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2年
10 赵文化;单海滨;黄江;;应用MODIS植被指数对比分析04-05年广东晚稻[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卫星遥感技术进展及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君;火烧对森林虫害影响机理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2 孙明学;塔河林区林火对土壤性质与植被恢复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沈宁泽;基于MODIS数据的植被生长与东亚飞蝗发生关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章成;作物冻害高光谱曲线特征及其遥感监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5 白夜;森林消防合成灭火技术及紧急避险措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张竞成;多源遥感数据小麦病害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乔红波;麦蚜和白粉病遥感监测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8 邓欧;黑龙江省森林火灾时空模型与火险区划[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陈健;东亚飞蝗发生区芦苇LAI的遥感反演及其尺度效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学通;青海省积雪监测与青南牧区雪灾预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炳醒;林火干扰对大兴安岭典型林型植被特征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2 詹剑锋;利用HJ-IRS影像提取林火火点和火烧迹地算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刘洋;林火对溪流水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4 张明月;基于农田小气候模型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定量化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5 张瑶;大兴安岭26年间林火对森林植被碳收支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6 张亚男;TM影像估测火烧迹地表层土壤有机碳[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7 许颖;济南市冬小麦旱情遥感监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时启龙;亚热带典型树种对模拟酸雨胁迫的高光谱响应[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9 王海淇;大兴安岭北部实验林火影响下土壤碳、氮、水的时空变化[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马苏;洞庭湖流域农业干旱遥感监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士和 雷志国 闫捍江;大兴安岭“5·6”大火火烧区再现勃勃生机[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2 刘万平;重庆林业大力开展抗旱自救[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3 马士和雷志国 闫捍江 记者 杨衍伟;大兴安岭火烧区再现天然绿色屏障[N];黑龙江日报;2007年
4 武警黑龙江省森林总队总队长 郭胜辉;夏季森林火灾,如何扑救?[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5 闫娜 杜继稳 李登科 延军平;遥感技术在干旱监测中的应用[N];中国水利报;2009年
6 刘利勇 刘环宇;平泉由季节性防火向常年防火转变[N];承德日报;2008年
7 何鸿;南华县采取措施抓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N];楚雄日报(汉);2007年
8 程鹏;当森林火灾发生[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9 贾辉;以决战决胜姿态打赢森防攻坚战[N];黑龙江日报;2008年
10 庞志强 记者张云生;黑龙江森林总队2000余官兵全力扑救[N];人民武警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