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柴西古、新近纪湖相碳酸盐共沉积机理分析

任晓娟  魏金星  
【摘要】:正 碳酸盐在湖相中沉积常常受陆源碎屑的影响,形成的碳酸盐沉积物在规模、成分、构造等方面与海相碳酸盐沉积物有较大的不同,其为不纯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本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古、新近系湖相碳酸盐的混合沉积机理从化学共沉积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分析。1 柴西碳酸盐沉积条件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古、新近纪湖相沉积古水介质环境、生物种类、水动力条件、陆源碎屑对碳酸盐沉积的抑制等方面的分析表明,柴西具有大量生成碳酸盐的条件,但受水动力条件的限制及陆源碎屑侵入的影响,碳酸盐的沉积主要应以化学沉积为主,生物作用沉积有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温志峰,钟建华,刘云田,柳祖汉,吴孔友,王冠民,李勇;柴达木盆地中新世叠层石沉积特征及其环境和构造意义[J];地质科学;2005年04期
2 杨占红;;塔河油田AT5井区奥陶系凝析气藏特征研究[J];内江科技;2010年08期
3 真允庆;;晋南夕卡岩型铁、铜矿床中奥陶统碳酸盐围岩控矿因素的新认识[J];地质与勘探;1977年05期
4 张丽萍;;论山西岩溶泉水及其开发利用问题[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5 王招明;姜仁旗;吴金才;张丽娟;肖朝晖;;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特征[J];中国石油勘探;2011年01期
6 陈君棋,张荣义;天然放射性元素铀、钍、钾在碳酸盐岩层中的特征研究[J];测井技术;1986年03期
7 周小平;;新疆阿克陶县布伦口铜矿地质特征[J];新疆有色金属;2006年01期
8 郭泽清;郑得文;刘卫红;钟建华;温志峰;;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纪—新近纪湖相生物礁的发现及意义[J];地层学杂志;2008年01期
9 许长坤;;柴达木盆地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几个问题的思考[J];青海国土经略;2002年S1期
10 樊启顺;马海州;谭红兵;李廷伟;许建新;;柴达木盆地西部卤水水化学特征与找钾研究[J];地球学报;2007年05期
11 钟建华,李浩,黄立功,温志峰,郭泽清,王海侨,李勇;柴西第四纪湖泊冰水沉积的发现及意义[J];沉积学报;2005年02期
12 崔林;李俊民;;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锶矿成矿古地理环境[J];青海科技;2006年05期
13 马锋;钟建华;顾家裕;许怀先;;槽状交错层理几何学特征及其古流指示意义——以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侏罗系为例[J];地质学报;2009年01期
14 王小凤;武红岭;马寅生;操成杰;王连庆;陈宣华;田晓娟;张敏;江波;尹成明;张启全;张永庶;;构造应力场、流体势场对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J];地质通报;2006年Z2期
15 李廷伟;谭红兵;樊启顺;;柴达木盆地西部地下卤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盐湖研究;2006年04期
16 袁四化;刘永江;葛肖虹;吴光大;胡勇;郭新转;李伟民;;青藏高原北缘的隆升时期——来自阿尔金山和柴达木盆地的证据[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8年05期
17 宋华颖;伊海生;马雪;李盛俊;;柴达木盆地西部典型剖面磁化率特征及其意义[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9年04期
18 郭峰;郭岭;;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湖相风暴岩[J];新疆地质;2011年02期
19 黄汝昌;;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纪地层对比岩相变化及含油有利地带[J];地质学报;1959年01期
20 王建,席萍,刘泽纯,江永进;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气候与地形演变[J];地质论评;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晓娟;魏金星;;柴西古、新近纪湖相碳酸盐共沉积机理分析[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谢鸣谦;刘长风;;柴达木盆地西部的基底结构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40周年所庆论文集[C];1990年
3 杨平;;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新统Cyprideis化石生物地层序列[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岩溶地质研究所 二、验收成果简介[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3中英文合订本)[C];1983年
5 王力;金强;;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烃源岩特征与评价方法[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贾克让;;山东临朐一带古近——新近纪地层的划分[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孙国强;郑建京;胡慧芳;;柴西地区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学过程及原型盆地类型讨论[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徐祖丰;邹爱建;黄传冠;唐峰林;陈振华;;冈底斯地区新近纪—第四纪南北向地堑基本特征及成因讨论—以当穷错—许如错地堑为例[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段毅;彭德华;张辉;;柴达木盆地西部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成藏条件与机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康永尚;邱楠生;吴文旷;樊洪海;;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分析[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世跃;改善二次采油效果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勇;陇西盆地东南隅新近纪沉积与环境演变[D];兰州大学;2006年
3 彭德华;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咸化湖泊烃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烃机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4 曹海防;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5 张军;陇中盆地秦安—天水地区新近纪沉积物成因与环境变化[D];兰州大学;2008年
6 杨平;柴达木盆地西部七个泉—红柳泉地区第三系层序生物地层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王亮;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不整合的发现对阿尔金断裂研究的启示[D];浙江大学;2009年
8 弓虎军;中国黄河中游地区新近纪红粘土的成因[D];西北大学;2007年
9 和政军;燕山地区长城纪沉积盆地分析及沉积建造学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1年
10 徐永;吕梁山西麓新近纪红粘土的磁性地层及古环境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广义;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湖相碳酸盐岩及沉积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袁四化;初论阿尔金山中—新生代走滑隆升史及其对柴西盆地形成的约束[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廷伟;柴达木盆地西部油田卤水形成演化的水化学和锶同位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07年
4 刘冠德;柴西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5 江小青;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深层气成藏条件及典型油气藏解剖[D];兰州大学;2009年
6 武向峰;柴达木盆地西部上、下干柴沟组湖平面变化程式及控制因素[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7 徐小明;柴西狮子沟地区地震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8 白涛;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岩性油气藏地质特征与富集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杜彬彬;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古近系储层特征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10 杨用彪;柴北缘新近纪磁性地层年代与沉积构造演化[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朱明奎;新近纪国际保护开发研讨会在和政县举行[N];民族日报;2009年
2 赵伟滨文贻炜;柴达木盆地发现巨大储量盐矿层[N];中国矿业报;2008年
3 闫伟;“聚宝盆”丰富卤水资源亟待开发利用[N];证券日报;2008年
4 康维海;我国攻关固体钾矿开采关键技术[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陈智樑;国际地层专家撰文提出新观点 第四纪地质研究面临重大变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6 徐海 李洁尉;南海白云凹陷机制初步确定[N];中国海洋报;2006年
7 记者 滕艳;300万年以来三峡地区地壳有升无降[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8 江枫;天坑,别样的世界[N];中国矿业报;2010年
9 周忠和 汪筱林;地质年谱中的“宙”、“代”、“纪”和“世”[N];光明日报;2004年
10 高广超;“济宁大磁异常”牵出一大型铁矿[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