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层大气和间隙水烃类异常、微生物和标志矿物异常与北黄海盆地东侧油气远景的关系
【摘要】:正 对采集自北黄海海域东侧151个站位的低层大气和间隙水样品进行烃类测试和多种方法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低层大气和间隙水中轻烃的主要成分为CH4。其中低层大气甲烷含量原始值在北东、南东方向为高值区,其他地区多为中低值;四次趋势面等值线图与原始值的分布特征相似,北东、南东为高值区;四次趋势面剩余值等值线图表现为北东、南东高值区的分布面积减小;而中部偏西中值分
|
|
|
|
1 |
李若钝,孙瑞本,刘丽惠;热带西太平洋低层大气的多逆温层现象[J];海洋通报;1993年01期 |
2 |
陈家宜;;低层大气湍流谱和能量的规律[J];科学通报;1966年07期 |
3 |
胡雄;张训械;吴小成;肖存英;曾桢;宫晓艳;;山基GPS掩星观测实验及其反演原理[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
4 |
龚建明;陈建文;何拥军;闫桂京;李武;张志珣;;低层大气烃类检测预测南黄海盆地油气远景[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01期 |
5 |
龚建明;陈建文;李武;闫桂京;安伟;文丽;;利用低层大气和海底浅表层沉积物间隙水烃类检测方法预测北黄海盆地含油气远景[J];中国海上油气;2006年02期 |
6 |
秦国泰,贺爱卿;1989年3月的太阳活动对低层大气的影响[J];天文研究与技术;1990年04期 |
7 |
曾晓梅;;利用雷达新技术探测引发暴雨的低层大气水分[J];气象科技;2006年05期 |
8 |
韩元杰;海城地区震前低层大气增温的数值分析[J];西北地震学报;1981年03期 |
9 |
黎绍杰,陈远荣,张美娣;油气化探中△C与烃类异常的相互配置关系[J];矿产与地质;1996年03期 |
10 |
黎绍杰,陈远荣,张美娣;油气化探中ΔC与烃类异常的相互配置关系[J];矿产与地质;2000年S1期 |
11 |
Г.Г.格罗莫瓦;В.Ф.洛吉诺符;施能;;太阳—低层大气问题的现状和展望[J];气象科技;1981年03期 |
12 |
杨训仁,孙洪生;低层大气中可听声超额衰减的测量[J];声学学报(中文版);1980年02期 |
13 |
周秀骥;长江三角洲低层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J];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1999年00期 |
14 |
周秀骥;长江三角洲低层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及其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J];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2000年00期 |
15 |
周明煜;低层大气中对流热量輸送的初步研究[J];气象学报;1963年03期 |
16 |
徐贤俊,于惠苓,李若钝,武建平;埃尔尼诺期间热带低层大气的有效位能[J];海洋科学进展;1990年03期 |
17 |
张凤;大气中羟基的估量有所提高[J];自然杂志;1993年02期 |
18 |
贾国相;BS盆地土壤吸附烃异常成因浅析[J];矿产与地质;1997年02期 |
19 |
蔡旭晖,郭昱,刘辉志,陈家宜;北京地区低层大气流动模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20 |
李兴生;长江三角洲地区低层大气物理化学过程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九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J];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英文版);1997年0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