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基底石炭-二叠系热演化史及天然气成藏期研究
【摘要】:松辽盆地基底石炭-二叠系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量,是天然气新的勘探领域,盆地基底的热演化史对石炭-二叠系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和成藏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通过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法、流体包裹体测温法及古地温研究,确定了松辽盆地基底石炭-二叠系地层及白垩系地层地热演化史及天然气藏成藏形成期次。松辽盆地基底石炭-二叠系地层天然气成藏期有两大阶段,深层白垩系地层天然气成藏期有一大阶段。松辽盆地基底石炭-二叠系地层天然气注入储层分两大阶段,第一大阶段时间为144.44-131.40Ma左右,相当于火石岭-沙河子组沉积时期;第二大阶段时间为47.3-30.8Ma,相当于早第三纪依安组沉积之前。第二大阶段为基底石炭-二叠系地层及深层白垩系地层天然气共同的成藏时期。松辽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基底石炭-二叠系地层热演化史及天然气藏形成期次明显不同,表明对不同构造单元基底石炭-二叠系地层的天然气勘探思路及勘探前景不同。宾县王府凹陷、长春岭背斜带、三肇凹陷、大庆长垣、古龙凹陷等构造单元石炭-二叠系地层有两大生烃过程,天然气分两次注入储层,这类构造单元是有利的找气区。朝阳沟阶地、西部斜坡、明水阶地、黑鱼泡凹陷等构造单元,石炭-二叠系地层天然气成藏过程仅有一大阶段,且成藏期在早白垩世之前,对天然气保存不利。
|
|
|
|
1 |
任战利;萧德铭;迟元林;;松辽盆地基底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生气期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08期 |
2 |
鲁雪松;宋岩;王兆宏;马淑芳;柳少波;洪峰;;松辽盆地二氧化碳成因及分布主控因素[J];天然气工业;2009年03期 |
3 |
刘万洙,刘招君,王东坡;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石组合与粒度分布特征[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4 |
刘德来,陈发景,温详泉;松辽盆地坳陷期T_2断层成因机制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5 |
侯读杰,黄清华,孔庆云,冯子辉,黄福堂;松辽盆地白垩纪海侵事件与油气的早期生成[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6 |
黄福堂,迟元林,黄清华;松辽盆地中白垩世海侵事件质疑[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年03期 |
7 |
黄清华,郑玉龙,杨明杰,李星军,韩敏欣,陈春瑞;松辽盆地白垩纪古气候研究[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9年01期 |
8 |
张世奇,任延广;松辽盆地中生代沉积基准面变化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2期 |
9 |
侯启军,冯志强;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研究(英文)[J];Petroleum Science;2004年02期 |
10 |
陈德兵;白景萍;张书义;;松辽盆地水动力系统和铀矿化类型浅析[J];铀矿地质;2007年05期 |
11 |
张方吼;松辽盆地坳陷建造生油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2年Z1期 |
12 |
孔庆云,王宁珠;松辽盆地原油和生油岩的萜烷、甾烷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3年04期 |
13 |
;《松辽盆地高精度航磁成果报告》通过评审[J];物探与化探;1985年04期 |
14 |
刘平略,周厚清,康桂云;松辽盆地元素分布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6年02期 |
15 |
杨树源;王光奇;刘嵩源;;松辽盆地中部东缘早自垩世地层研究的新进展[J];吉林地质;1986年02期 |
16 |
胡朝元;对松辽盆地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初步认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9年02期 |
17 |
朱庆杰,朱而勤,尹万泉,吴战国;松辽盆地西部张裂缝预测的应力场方法[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18 |
李晶;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形成机制的讨论[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5年02期 |
19 |
于文卿,李长顺;松辽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J];铀矿地质;1996年01期 |
20 |
楼章华,谢鸿森,蔡希源,王玉华,李本武;松辽盆地扶杨油层(K_1q~(3+4))沉积环境[J];石油实验地质;199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