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及其对剩余油控制机理

马世忠  王一博  李士奎  朱焱  郝兰英  
【摘要】:曲流河相储层以其分布广泛、石油储量大,而成为最重要的储层类型之一和许多陆相油田开发初期的主力油层,又因其非均质性强(据估计,因储层各种非均质性遮挡,尚有20%的可动油未被二次采油驱油剂(注水)所波及)而成为高含水期油田挖潜的重要目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昌民,林克湘,徐龙,施冬;储层砂体建筑结构分析[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2 郭康良;;WZ油田Z11块储层地质建模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03期
3 李彬;张凯;王开秀;孙祥显;李爱萍;张海花;;胡十二块岩石物理相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03期
4 钟思瑛;;沙埝已开发油田地质建模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8年02期
5 尹艳树;张昌民;李少华;王军;王延忠;龚蔚青;;一种新的曲流河点坝侧积层建模方法[J];石油学报;2011年02期
6 狄贵东;张春生;唐永;龙礼文;曾凡成;刘德智;;安塞油田王窑-孔隙区长61油藏三维地质建模[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9年03期
7 王云专;马涌贵;马永生;;北三区西部东块三维地质建模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22期
8 王蔚;;细分流动单元技术在夏32块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05期
9 刘红现;许长福;覃建华;唐洪明;;砾岩油藏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4期
10 李海燕;彭仕宓;;应用遗传神经网络研究碎屑岩储集层流动单元[J];地质科技情报;2007年03期
11 孙楠;欧成华;乔海波;廖军;;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识别方法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2 郭长春;李阳;;河流相储层中夹层的发育规律及预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04期
13 张国庆,陈庆陵,郝文民,张加友,杨晓波;东濮凹陷胡十二块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对策[J];西北地质;2002年02期
14 曹跃华,张春生,刘忠保,赖志云;沙滩子高弯曲流点坝沉积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5年02期
15 黄孝特,陈章明,郭万奎,孙忙忠;萨尔图油田北二区东部密井网区剩余油分布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16 阎林,孙卫,朱玉双,梁晓伟;丘陵油田陵二区三间房组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17 王会东;方建平;张竹林;;细分流动单元技术在临南油田的研究及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2期
18 周银邦;吴胜和;计秉玉;岳大力;范峥;钟欣欣;;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19 马凤荣,张树林,王连武,孙玉娟;现代嫩江大马岗段河流沉积微相划分及其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0 吴胜和;岳大力;刘建民;束青林;范峥;李宇鹏;;地下古河道储层构型的层次建模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世忠;王一博;李士奎;朱焱;郝兰英;;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及其对剩余油控制机理[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马世忠;王一博;李士奎;朱焱;郝兰英;;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及其对剩余油控制机理[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马世忠;王一博;李士奎;朱焱;郝兰英;;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及其对剩余油控制机理[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徐鹏;郁伯铭;;Kozeny-Carman常数的分形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徐鹏;郁伯铭;;Kozeny-Carman常数的分形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A];[C];2007年
7 ;[A];[C];2007年
8 冯增朝;赵阳升;段康廉;;水力割缝减小原岩体积应力提高岩石渗透率的探讨[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冯增朝;赵阳升;段康廉;;水力割缝减小原岩体积应力提高岩石渗透率的探讨[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赵峦啸;耿建华;;孔隙形状对碳酸岩渗透率影响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大力;曲流河储层构型分析与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6年
2 范立勇;临盘油田大芦家地区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精细油藏描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3 王炯;低渗透砂岩油藏剩余油整体监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黄文芬;孤东七区西储层非均质表征及剩余油定量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5 闫百泉;曲流点坝建筑结构及驱替实验与剩余油分析[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6 翟志伟;点坝砂体建筑结构对剩余油分布控制作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7 侯国伟;大牛地气田盒2和盒3段河流相储层描述与建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窦松江;北大港河流相砂岩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9 朱玉双;油层伤害对岩性油藏流动单元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华池油田、马岭油田为例[D];西北大学;2004年
10 申本科;陆相砂砾岩油藏精细描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百泉;萨北开发区北二西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2 肖伟;蒙古林砾岩油藏储层特征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3 于亮亮;杏南开发区十区点坝侧积体识别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4 王德永;胜坨油田坨28断块下油组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5 李晓庆;超分子阳离子在孤东油田5~(2+3)层系堵调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6 梁秀丽;葡一组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综合描述[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7 梁军彬;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评价及挖潜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8 李丽丽;喇嘛甸油田储层单砂体识别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9 杜丙录;萨南东部过渡带300米地区精细地质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王彦卿;巴喀油田西山窑组油藏精细描述[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何跃东;河流相储层剩余油成因类型及分布模式[N];陕西科技报;2008年
2 田真 庞丽丽 高爱霞;深挖复杂断块剩余油“宝藏”[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刘晓丽通讯员 孙冰;小直径碳氧比能谱测井仪提高套后剩余油监测能力[N];中国石油报;2007年
4 张国力 薛燕;精雕细刻:薄差层交优质答卷[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胡永华;河道砂体储层技术理论填补空白[N];科技日报;2009年
6 仇国强 王海洋;技术集成“解放”难动用储层[N];中国石化报;2009年
7 ;地球物理技术:油藏开发的利器[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记者 陈青通讯员 孟公建;测井数字岩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张金萍;煤层气,大规模勘查开发帷幕拉开[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10 赵红蓉 仇国强;新式“CT”让隐蔽油气无所隐蔽[N];中国石化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