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质高陡边坡变形与稳定性评价工程地质工作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我国产生和形成许多高陡边坡。但是对于高度大于30m的高陡边坡,如何评价其变形和稳定性问题,仍然无规范可循。为此,作者推荐此岩质高陡边坡变形与稳定性评价方法,为制定规范提供参考。
|
|
|
|
1 |
徐嘉谟;边坡及其它类工程地质问题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7年02期 |
2 |
张四维;我国露天矿边坡工程研究成果与进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2期 |
3 |
李夕兵,温世游,刘受华;边坡稳定性研究及滑坡的预报防治[J];世界采矿快报;1999年08期 |
4 |
李宝富;滑坡浅析[J];河北水利;1994年04期 |
5 |
许东俊,任伟中,冯树仁,陈从新,任清平,史永胜;永平铜矿滑坡加固效果监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年03期 |
6 |
陈红旗,黄润秋;反倾层状边坡弯曲折断的应力及挠度判据[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3期 |
7 |
吴兆营,薄景山,刘红帅,丁仁杰,齐文浩,刘德东;岩体边坡地震稳定性动安全系数分析方法[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
8 |
杨朝辉,李浩;基于数码影像的边坡三维可视化[J];地质与勘探;2004年06期 |
9 |
郭灵芝;景旭斌;;土工合成材料网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8期 |
10 |
邓建红;李文彪;张定山;;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高等级公路边坡勘察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技术;2008年01期 |
11 |
高冬平;;边坡稳定性因素中的灰关联分析[J];四川建筑;2008年02期 |
12 |
孙慧玲;;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预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10期 |
13 |
张彬;柳东委;许中国;;边坡稳定性及安全系数确定研究[J];山西建筑;2009年33期 |
14 |
熊明;潘广山;;基于稳定接近度的边坡稳定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14期 |
15 |
钟冬望;陈江伟;余刚;;边坡爆破振动传播规律的试验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16 |
常云华;尹大娟;李宗伟;;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边坡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11年03期 |
17 |
黄永红;徐勇;;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某边坡预测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18 |
RAYMOND
,C.WILSON
,DAVID K.KEEFER
,李时若;加利福尼亚小狼湖地震引起的边坡崩塌的动力学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1984年01期 |
19 |
李荣同;边坡废石场植被恢复初探[J];抚州师专学报;1988年03期 |
20 |
张飞,郑德超,雷化南;各向异性节理岩体边坡非线性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