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西昆仑造山带的演化及动力学过程研究

韩芳林  崔建堂  王炬川  边小卫  计文化  李博秦  
【摘要】:正 本文以东西昆仑衔接处,也是阿尔金构造带的SW端的于田和伯力克两幅1:25万区调项目资料为主要依据,充分考虑区域地质背景,对西昆仑造山带的演化及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西昆仑造山带在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具有明显的自北而南演化的方向性,北部是以库地——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带为核心的早古生代造山带,南为以苏巴什蛇绿混杂岩带为核心的晚古生代造山带,再向南是以巴颜喀拉山群为代表的三叠纪褶冲带。方向性说明从原特提斯—古特提斯—特提斯演化具有继承性,晚古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崔建堂;王炬川;边小卫;朱海平;罗乾周;杨克俭;王满仓;;西昆仑康西瓦北侧蒙古包—普守—带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J];地质通报;2007年06期
2 罗金海;车自成;刘良;陈丹玲;曹远志;;西昆仑北带早志留世构造作用及其区域地质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崔建堂;王炬川;边小卫;朱海平;杨克俭;;西昆仑康西瓦北侧早古生代角闪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的地质特征及其锆石SHRIMP U-Pb测年[J];地质通报;2006年12期
4 方爱民;马建英;王世刚;赵越;胡健民;;西昆仑-塔西南坳陷晚古生代以来的沉积构造演化[J];岩石学报;2009年12期
5 李博秦;姚建新;侯静鹏;;新疆叶城县南部赛力亚克达坂一带三叠纪孢粉组合的发现[J];地质学报;2007年06期
6 何利;宋春彦;马润则;;西昆仑中带库科西鲁克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J];四川地质学报;2010年01期
7 崔建堂;王炬川;边小卫;朱海平;;西昆仑康西瓦一带早古生代石英闪长岩的地质特征及其锆石SHRIMP U-Pb测年[J];地质通报;2006年12期
8 廖世勇;姜耀辉;杨万志;;西昆仑大同岩体岩浆成因绿帘石矿物学研究及其对岩体形成构造环境的制约[J];矿物学报;2009年01期
9 毕华,王中刚,王元龙,朱笑青;西昆仑造山带构造岩浆演化史[J];中国科学D辑;1999年05期
10 贺日政;赵大鹏;高锐;王宝善;齐诚;王宝善;;西昆仑造山带下岩石圈地幔速度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3期
11 崔建堂;王炬川;边小卫;罗乾周;朱海平;王满仓;陈高潮;;西昆仑康西瓦北部冬巴克片麻状英云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J];地质通报;2007年06期
12 计文化;陈守建;李荣社;何世平;赵振明;王超;;西昆仑昆盖山北坡铜矿化点的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J];地质通报;2009年09期
13 吴玉峰;王核;刘建平;任广利;付王伟;黄朝阳;;西昆仑喀依孜钼矿EH4物探特征及成矿潜力分析[J];新疆地质;2010年04期
14 崔建堂;边小卫;王根宝;;西昆仑地质组成与演化[J];陕西地质;2006年01期
15 李博秦;姚建新;王炬川;计文化;韩芳林;;西昆仑柳什塔格峰西侧火山岩的特征、时代及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07年11期
16 孙世群,王道轩;西昆仑造山带北西向拉伸线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安徽地质;1998年03期
17 高长林;陈昕华;吉让寿;秦德余;;中国西部古中国洋的形成演化与古生代盆地[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5年01期
18 高 锐,黄东定 ,卢德源,钱桂,李英康,匡朝阳,李秋生,李朋武,冯如进,管 烨;横过西昆仑造山带与塔里木盆地结合带的深地震反射剖面[J];科学通报;2000年17期
19 王炬川;崔建堂;罗乾周;边小卫;朱海平;杨克俭;彭海练;王峰;张汉甫;林仕元;葛双民;马宗科;;西昆仑康西瓦北侧蒙古包—普守原特提斯洋一分支小洋盆的发现及构造意义[J];陕西地质;2006年02期
20 崔军文;郭宪璞;丁孝忠;李朋武;张晓卫;;西昆仑—塔里木盆地盆-山结合带的中、新生代变形构造及其动力学[J];地学前缘;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芳林;崔建堂;王炬川;边小卫;计文化;李博秦;;西昆仑造山带的演化及动力学过程研究[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肖文交;周辉;B F Windley;袁超;陈汉林;张国成;方爱民;李继亮;;西昆仑造山带复式增生楔的构造特征与演化[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一卷(地球动力学)[C];2003年
3 嘉世旭;张先康;方盛明;;华北裂陷盆地地壳块体内部结构及动力学过程[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朱光;牛漫兰;谢成龙;胡召齐;;中国东部从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动力学过程——来自郯庐断裂带演化的启示[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马杏垣;;中国岩石圈动力学——1:400万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图[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6 高山泰;;日本海与中国东部地震的动力学过程[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7 杨宗锋;罗照华;;岩石结构的定量化分析方法:晶体粒度分布[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8 胡云中;;腾冲地热流体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动力学过程[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9 罗晓容;张立宽;廖前进;苏俊青;袁淑琴;宋海明;周波;侯平;于长华;;埕北断阶带油气运聚动力学过程的模拟分析[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10 何斌;徐义刚;肖龙;王雅玫;;峨眉山地幔柱活动的动力学过程:来自浅表地质记录的研究(摘要)[A];峨眉地幔柱与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霍亮;新疆西昆仑造山带内生金属成矿作用及成矿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于晓飞;西昆仑造山带区域成矿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李博秦;从地层角度探讨西昆仑麻扎—康西瓦—苏巴什结合带的演化过程[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4 廖林;西昆仑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沉积响应[D];浙江大学;2010年
5 欧阳征健;新疆北东部古生代构造作用过程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6 马中平;天山及其邻区蛇绿岩研究与古生代洋盆演化[D];西北大学;2007年
7 谭成印;黑龙江省主要金属矿产构造—成矿系统基本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永飞;扬子板块北缘碧口火山岩系岩石地球化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张向飞;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酸性侵入岩特征及成因[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韩芳林;西昆仑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带及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4 李家庆;徐麦超镁铁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5 古艳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文更地区基性—超基性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会武 尉芳;甘肃地调院以基础研究促找矿[N];中国矿业报;2006年
2 记者王春;板块构造运动开始时间向前推进五亿年[N];科技日报;2002年
3 记者 赵凡;我国实现陆域地质调查全覆盖[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4 记者  于莘明;我国实现中比例尺地质填图全覆盖[N];科技日报;2005年
5 记者 张丽华;东亚多板块汇聚大地构造新模式[N];中国矿业报;2009年
6 张晓松;地质大调查揭开青藏高原神秘面纱[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7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曹南燕 实习生 童颖;开辟南方油气资源研究新途径[N];湖北日报;2009年
8 刘忠奎 好诚;局域动态碰撞高压微区有利柯石英形成[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