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吴因业靳久强江波郭彬程  
【摘要】: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目的在于:1.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为合理评价油气资源建立地质基础;2.盆地沉积体系及储集体分布格局恢复研究,尤其认识盆地边缘相带砂体类型及时空展布规律;3.认识高分辨率层序内部结构,有效预测油气储层分布位置。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趋势表现为:湖相和海相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趋同:计算机应用——形成一套系统、集成、定量化的层序地层学系统的分析处理软件;多学科的应用和定性一定量化。通过对柴西地区钻孔岩心、显微镜下矿物组成和特征的观察、地震测线的处理和解释、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及前人资料的综合分析,完成了柴达木盆地柴西区块第三系层序地层学与储层特征研究。柴达木盆地基底的构造格架及阿尔金山斜坡带、昆北断阶带和北缘块断带的深大断裂发育的差异性、分割性及其所决定的古地形、古物源与古气候等条件共同控制了沉积相带在时空上的展布。湖盆构造演化对沉积演化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具有阶段性。湖盆演化可分为形成时期、发展时期、显著迁移时期三个阶段。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沉积的储集体随着盆地的迁移而变化。湖盆的形成早期,主要形成冲积扇砂砾岩体、扇三角洲砂体、河道砂体和滨浅湖滩坝砂体。湖盆的发育发展期,主要形成三角洲前缘砂体、滨浅湖滩坝砂体和部分的半深湖浊积砂体。影响柴达木盆地储层的形成和发育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三方面,其中以前两者的影响为最大。第三系E_3~1储集体总体表现为具有中低孔隙度的低渗透储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菲;李建明;曾婷;朱玉洁;;柴达木盆地南翼山上新统碳酸盐岩储层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2期
2 崔俊;陈登钱;蒋文春;姚熙海;郑永仙;;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N_2~1储层微观特征分析[J];青海石油;2009年03期
3 陈登钱;蒋文春;崔俊;姚熙海;郑永仙;;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N_2~1储层微观特征分析[J];青海石油;2010年02期
4 谭锋奇;李洪奇;王明;段生盛;;柴达木盆地七个泉地区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建立方法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9年03期
5 邓津辉,史基安,王琪,胡勇,周瑞年,张道伟;柴达木盆地中东部地区储层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条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4期
6 许占恒;陈静;王林涛;陈庆丽;潘晓晨;李龙;;柴达木盆地古生界油气储层沉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10年30期
7 姚熙海;陈登钱;孙玺;崔俊;;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构造南浅3—6井储层微观特征[J];青海石油;2008年01期
8 曾融生;阚荣举;何傳大;;柴达木盆地的低頻地震工作[J];科学通报;1960年10期
9 曾融生;阚荣举;何传大;李彭年;;柴达木盆地低频地震探测结晶基底的工作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1960年02期
10 高学忠;;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地下水水化学[J];西北地质;1981年02期
11 周光第;;柴达木盆地城墙沟组的定义、时代及其分布[J];西北地质;1986年02期
12 黄汉纯;周显强;王长利;;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与石油富集规律[J];地质论评;1989年04期
13 尚尔杰;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第三系构造基本样式及石油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01年04期
14 孙镇城,乔子真,杨革联,张海泉,景民昌,杨藩,孙乃达;柴达木盆地归属问题[J];古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15 张彭熹;;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开发问题浅析(报告提纲)[J];青海国土经略;2002年S1期
16 谢庆宾,管守锐;从岩相古地理看柴达木盆地侏罗系的油气前景[J];古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17 刘志宏,杨建国,万传彪,刘振文,张立国;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中生代盆地性质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6期
18 曹国强,陈世悦,徐凤银,彭德华,袁文芳;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新生代沉积构造演化[J];中国地质;2005年01期
19 操成杰,王小凤;柴达木盆地近SN向构造形成机制与油气成藏意义[J];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01期
20 惠荣耀,李本亮,丁安娜,张中宁;柴达木盆地三湖凹陷岩性气藏的勘探前景[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因业;靳久强;江波;郭彬程;;柴达木盆地柴西区块第三系E_3~1沉积储层特征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金之均;张明利;汤良杰;万天丰;李京昌;张兵山;;柴达木盆地中一新生代构造演化[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寿建峰;邵文斌;陈子炓;沈安江;;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第三系藻灰(云)岩的岩石类型与分布特征[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赵俊猛;张先康;段永红;刘宏兵;裴顺平;;青藏高原北缘基底结构的差异[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谭红兵;;深源流体控制盐卤资源超常富集成矿[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0: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深循环及其地质环境效应[C];2009年
6 杨蘅;张骏;刘求龙;;3S技术在柴达木盆地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张明利;金之钧;汤良杰;万天丰;李京昌;张兵山;;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林君琴;;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中段南坡大地电磁测深研究[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何展翔;孟翠贤;王财富;李伟丽;司华陆;郝宏建;;电磁法技术及其在柴达木盆地的勘探成效[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唐甲由;李松筠;吴必豪;渠洁瑜;李兴;陈永志;张春增;;柴达木盆地现代沉积地球化学的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超;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石炭系勘探前景[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任军虎;柴达木盆地南、北缘南华—泥盆纪构造演化[D];西北大学;2010年
3 王明艳;阿克库勒凸起古生界和三叠系碎屑岩系层序地层学与储层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陈琰;柴达木盆地马北油田变质基岩储层描述[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5 穆剑;柴达木盆地红狮地区第三系层序地层特征和控制因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6 李斌;柴达木盆地贝壳堤剖面有机分子化石与沉积环境[D];兰州大学;2006年
7 吴光大;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陈迎宾;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李伟;柴达木盆地沉积体系发育的动力学机制及成藏效应[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10 曹国强;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沉积相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梅君;柴达木盆地盐湖岩芯痕量锑的分析及其分布行为[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芃;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D];吉林大学;2010年
3 胡一珠;柴达木盆地盐湖岩芯痕量汞的赋存形态及其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宏;柴达木盆地西北缘中新统昆虫化石研究与地质意义[D];兰州大学;2010年
5 惠博;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转型事件及区域对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6 勾青梅;中国察尔汗盐湖资源环境演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唐云凤;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新生代砂岩成分分析与构造隆升事件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董刚;柴达木盆地第三系高精度层序地层及层序演化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汪锐;柴达木盆地台南—涩北气田岩石物理建模及气藏检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李生喜;柴达木盆地北缘盆山耦合机制:来自裂变径迹的证据[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三民;柴达木盆地发现两处巨型地下水源[N];中国石油报;2011年
2 王大千;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关键技术获突破[N];中国矿业报;2011年
3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关键技术获突破[N];柴达木日报;2011年
4 记者 李莎莎;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技术获新突破[N];格尔木日报;2011年
5 记者 杰拉;柴达木盆地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启动[N];青海日报;2010年
6 记者 张立 通讯员 雷鸣;我国层序地层学研究上台阶[N];中国矿业报;2011年
7 吕雪莉;柴达木发现一座贝壳山[N];中国矿业报;2003年
8 记者 滕艳 通讯员 孙敬 雷鸣;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应重视层序地层学研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9 特约记者 吕蕾 记者 凌须斌;国产阵列感应测井仪柴达木盆地显神威[N];中国石油报;2010年
10 记者 汪朝霞;中国地科院科研结硕果[N];中国矿业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