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河地区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沉积成因机制
【摘要】:前河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境内,构造位于开鲁盆地陆家堡坳陷陆东凹陷前河断裂背斜,面积60Km~2。充填地层为白垩系下统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和阜新组及白垩系上统,其中九佛堂组为主要含油层位。油藏为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的低渗、低压岩性构造油藏,其构造形态为一近北西走向的背斜,被断层分割成廖1、建3等8个的断块,储集砂体沉积相为近岸浊积扇,扇体发育具多期性,纵向相互叠置,横向相互叠加。本文以九佛堂组上段四个砂组为研究对象,具体描述了储层的宏观及微观特征。宏观特征主要叙述了各砂组发育规模、储层沉积相、亚相及微相特征。通过总结11口井近400m的岩心观察、描述记录,认为本区沉积构造具有近源重力流沉积特征,砂层发育块状层理、递变层理和平行层理,单砂层显示似Bounma序列,并以BCD、CDE和DE序列为主,还发育火焰构造底面印模等其它重力流构造。微观特征主要叙述了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和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本地区砂岩具有低结构成熟度和低成分成熟度的特点,中、酸性岩浆岩岩屑含量达60~90%,从而表现为较强的机械压实作用以及碳酸盐胶结作用,大大降低了储层的原生孔隙,从而使储层孔隙度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基础研究,本文进一步总结出沉积作用与储层成岩作用、储层含油气性之间的关系,具有上述沉积特点的砂体在宏观上和微观上储层性质的变化都比较快,尤其是单砂层内沉积物粒度、泥质含量、沉积构造的不同,使得砂层内具有不同的含油性,从而从沉积学方面定性地解释了本区储层低渗透成因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