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化石记录的第四纪古植被与古气候信息
【摘要】:正 探索用于恢复古气候、古环境、古人类活动的分子化石指标已成为当今分子地层学研究中的前沿课题之一,一些有意义的分子指标已经建立。如已提出反映古海水温度的长链不饱和酮类的相对不饱和度。与这些分子和DNA等生物大分子相比,地质体中的正烷烃等分子化石由于缺乏特殊性,所含的生物学信息相对要少得多,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受到很大的限制。然而由于它们具有保存时限长、分布广、分析简单等优点,挖掘地质体中这些常见分子化石在古气候变化方面的特殊信息,一直是古生物学家、有机地球化学家在努力探究的课题。本文将报道雪冰层、泥炭和黄土地层分子化石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某些应用。
|
|
|
|
1 |
江年;美国“科学”杂志出专辑谈地球古气候问题[J];中国环境科学;2001年05期 |
2 |
张立平,王东坡;松辽盆地白垩纪古气候特征及其变化机制[J];岩相古地理;1994年01期 |
3 |
刘东生,丁仲礼,郭正堂;国际南北两半球古气候计划简介[J];地球科学进展;1995年05期 |
4 |
;古气候变化导致动物迁徒[J];大科技(科学之迷);2005年11期 |
5 |
袁林旺,周春林,刘泽纯;古气候变化吸引子维数对比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3期 |
6 |
闫晓勇,张铭;6000年前中国古气候的数值模拟[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
7 |
张世奇,孙耀庭,刘金华,魏垂高,孙杰;气候变化对可容空间及层序发育的影响[J];海洋地质动态;2005年02期 |
8 |
吴欣松;郭娟娟;黄永建;付建伟;;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古气候变化的测井替代指标[J];古地理学报;2011年01期 |
9 |
寇立群;;全球古气候变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2年19期 |
10 |
庞军刚;云正文;;陆相沉积古气候恢复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20期 |
11 |
徐馨,朱明伦;镇江地区15000年以来古植被与古气候变化[J];地理学报;1984年03期 |
12 |
赵英时;华北平原十二万年以来的古气候变化[J];地理研究;1987年04期 |
13 |
魏明建
,孙建中
,封达庄
,欧阳素芳;黄土中的铁与二十五万年来的古气候[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1988年03期 |
14 |
欧阳自远,管云彬;巨大撞击事件诱发古气候旋回的初步研究[J];科学通报;1992年09期 |
15 |
郭丽芬,陈婉颜,陈丽虹;南沙群岛永暑礁区近百万年来的古气候变化——南永1井的锰含量分析[J];热带海洋;1993年04期 |
16 |
吕厚远;赵永良;丁仲礼;;2.5Ma 以来古气候变化的混沌吸引子[J];第四纪研究;1993年02期 |
17 |
金栋生;郑芬;;福建省中部沿海地区十二万年来的古气候[J];福建地质;1993年03期 |
18 |
彭玉鲸;试论古气候的宏观演化[J];吉林地质;1994年03期 |
19 |
王兆荣,支霞臣,张汉昌,项亮;华北古气候与海面变化的初步研究[J];科技通报;1996年06期 |
20 |
周亚军,陈发虎,陈虎;兰州地区古气候变化的奇怪吸引子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