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盆地早第三纪热流体活动研究
【摘要】:正 云南楚雄盆地位于扬子地台西南边缘,是一个受到后期强烈改造的残留盆地。该盆地自晚三叠世形成起到早第三纪之前,其热流值随时间衰减,为一“冷盆”;从早第三纪开始,盆地受喜山运动影响,发生广泛的褶皱、推覆和隆升,并伴有碱性岩侵入,盆地热流值升高,变为“热盆”。我们对楚雄盆地上三叠统到下第三系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和包裹体均一温度的研究表明,早第三纪时当地存在盆地规模的热流体运动体系。
|
|
|
|
1 |
叶加仁,杨香华;沉积盆地热流体活动及其成藏动力学意义[J];沉积学报;2001年02期 |
2 |
孙永传,陈红汉,李蕙生,陆永潮,张启明,张国华,朱河清;莺-琼盆地YA13-1气田热流体活动与有机/无机成岩响应[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3 |
解习农,李思田,董伟良,张敏强,杨计海;热流体活动示踪标志及其地质意义——以莺歌海盆地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4 |
杜学斌,姜涛,王振峰,李绪深;莺歌海盆地CO_2气富集与热流体活动关系[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5年02期 |
5 |
张阳;姜振学;;深部热流体的热传导模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4期 |
6 |
曾溅辉;东营凹陷热流体活动及其对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7 |
王朝栋;用重力成果探讨云南楚雄盆地基底构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6年04期 |
8 |
彭晓蕾;高玉巧;刘立;;含油气盆地中热流体活动的流体包裹体依据[J];世界地质;2005年04期 |
9 |
聂逢君;夏菲;姜美珠;;盆地中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概述[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10 |
李春柏;张新涛;刘立;任延广;孟鹏;;布达特群热流体活动及其对火山碎屑岩的改造作用——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2期 |
11 |
邢凤存;张文淮;李思田;;热流体对深埋白云岩储集性影响及其油气勘探意义——塔里木盆地柯坪露头区研究[J];岩石学报;2011年01期 |
12 |
张敏强;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带天然气运聚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13 |
薄冬梅;姜林;唐艳军;鲁雪松;于翠玲;;热流体活动与油气成藏[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
14 |
吴鹏;韩润生;胡煜昭;李路乔;郭学兵;苏继泉;;云南楚雄红层盆地六苴砂岩铜矿区断裂的地质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J];地质通报;2008年05期 |
15 |
孙彩霞;姜华;罗洪;纪甲子;;云南大姚大村铜矿控矿因素分析[J];云南地质;2009年01期 |
16 |
俞国芬;张淑芸;郑庆鳌;王维贤;;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容矿岩石胶结物与铜矿化[J];云南地质;2008年04期 |
17 |
李纯泉,杨计海;莺—琼盆地热流体活动示踪标志及其油气运聚指向意义[J];天然气工业;2003年04期 |
18 |
何家雄;夏斌;张树林;阎贫;刘海岭;;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成因、展布特征及其与天然气运聚成藏关系[J];中国地质;2006年06期 |
19 |
郭小文;何生;施和生;朱俊章;;番禺低隆起PY30-1构造热流体活动及油气成藏[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年03期 |
20 |
上官志冠,孙明良,李恒忠;云南腾冲地区现代地热流体活动类型[J];地震地质;199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