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盆地三叠系沉积体系与油气储集体研究
【摘要】:正 吐哈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是我国西部地区五大沉积盆地之一。盆地四面环山,西起喀拉乌成山,东至梧桐窝子泉附近,南北分别为觉罗塔克山和博格达山所挟持,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隔山相望。东西长约660km,南北宽约60—130km,总面积约5350km~2。吐鲁番盆地的构造分为五大演化阶段,具有双层基底结构:前寒武系结晶基底和上古生界褶皱基底。从古生物分析看山,从二叠纪向侏罗纪的气候演化主要为亚热带干旱→温暖潮湿温带→温暖潮湿亚热带。沉积演化主要从石炭纪海相→早二叠世海陆交互相→晚二叠世陆相→三叠纪河湖相→侏罗纪湖沼相。
|
|
|
|
1 |
康积伦;文玉兰;师效飞;周玉玲;陈慧;;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J];吐哈油气;2010年02期 |
2 |
毕建福;刘金华;杨艳;葛政俊;姚富来;;吐哈盆地红台地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0年06期 |
3 |
吴青鹏;倪联斌;吕锡敏;靳继坤;宋海波;;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侏罗系-古、新近系沉积体系与演化[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9年01期 |
4 |
姚丽景;于炳松;樊太亮;董洪奎;郭刚;;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沉积体系再认识[J];现代地质;2007年02期 |
5 |
曹忠祥;临清坳陷东部地区第三系油气勘探问题讨论[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年03期 |
6 |
张小兵;郑荣才;张哨楠;;高邮凹陷马家嘴-联盟庄地区戴南组构造—沉积体系[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年01期 |
7 |
蔺宏斌;侯明才;陈洪德;董桂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8 |
李祯祥;;少井地区沉积体系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8年04期 |
9 |
姜在兴;;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5期 |
10 |
陈昌明,汪寿松,黄家宽,陈志明,柯保嘉,陈安宁;鄂尔多斯地区中-晚石炭世海沼沙岭沉积体系[J];科学通报;1989年16期 |
11 |
刘焕杰,马宏英,何康林,贾玉如,龙耀珍;含煤建造沉积体系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地质;1991年06期 |
12 |
赵澄林,刘孟慧;内蒙阿南凹陷中生代储层沉积特征和地质模式[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
13 |
李从先;蔡进功;陈刚;;砂坝-泻湖沉积体系地层分类及其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
14 |
史宣玉,喻春辉,热依汗古丽,刘树辉,哈丽娅;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与油气关系[J];新疆石油地质;1995年03期 |
15 |
德勒达尔;塔里木西部石炭—二叠纪沉积体系特征[J];新疆地质;1996年04期 |
16 |
杨福珍;王宇林;;赤峰—铁法晚中生代断陷盆地群的泥石流相[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
17 |
秦勇,傅雪海,岳巍,林大扬,叶建平,焦思红;沉积体系与煤层气储盖特征之关系探讨[J];古地理学报;2000年01期 |
18 |
徐世球,佘继完;四川省剑门关一带晚侏罗世沉积体系与古环境演化[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19 |
李潍莲,刘震,吴因业;H盆地L区块下白垩统地震相分析及沉积体系预测[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1年05期 |
20 |
赵俊兴,田景春,蔡进功;惠民凹陷南坡古中生代沉积体系特征及时空演化[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