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央造山带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的大地构造意义

赵风清  
【摘要】:正 中央造山带和柴达木盆地北缘东起胶南丘陵经大别山、桐柏山、到秦岭继续向西延至柴达木盆地北缘,是一条横贯中国的近东西向造山带,它南衔华南地块,北接华北地块,在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划分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对胶南和大别地区的填图研究以及笔者等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达肯大坂群的研究,挖掘出在中央造山带存在一条断续相连长达3000km的新元古代花岗岩带,揭示出中央造山带很可能存在一条新元古代造山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战庆;裴先治;李瑞保;李佐臣;陈有炘;高景民;刘成军;王学良;魏方辉;张刚;杨忠智;;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J];地质通报;2011年08期
2 ;《地质通报》第30卷第8期要目预告[J];地质通报;2011年07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风清;;中央造山带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的大地构造意义[A];中国古陆块构造演化与超大陆旋回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姜春发;;中央造山带主要地质构造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7)[C];1994年
3 闫雅芬;张中杰;;青藏高原区域磁异常及其大地构造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吴浩若;邝国敦;;桂南—越东北的地层序列及其大地构造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赵国泽;詹艳;肖骑彬;陈小斌;汤吉;王立凤;王继军;蔡军涛;徐光晶;;中国大陆中央造山带东段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研究初步结果[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贻灿;徐树桐;李曙光;陈冠宝;;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退变质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周阳;黄汲清;姜春发;;青海省阿尼玛卿山主峰玛卿岗日西南部蛇绿混杂堆积特征及其区域大地构造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4中英文合订本)[C];1984年
8 闫雅芬;王光杰;张中杰;;华南大陆重力场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孙洁;晋光文;白登海;王立凤;;青藏高原东缘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探测及其大地构造意义[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10 边千韬;赵大升;叶正仁;常承法;罗小全;高山林;;初论昆祁秦缝合系[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耿全如;西藏冈底斯晚古生代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2 史仁灯;西藏班公湖MOR型和SSZ型两套蛇绿岩的厘定及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5年
3 王建平;西昆仑塔什库尔干混杂岩地质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王敏;黔东北梵净山地区晚元古代岩浆活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张万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朗县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年代学及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林广春;川西新元古代岩浆岩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和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洪;江绍断裂带平水群火山岩及伴生斜长花岗岩的成因与大地构造意义[D];吉林大学;2007年
2 周长勇;大兴安岭北部塔河堆晶辉长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D];吉林大学;2005年
3 郑吉林;东昆仑花石峡北部地区下三叠统下大武组岩石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高明;西秦岭月照-琵琶寺地区变质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西北大学;2001年
5 孙玉建;盐边群构造地层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6 汪晶;华北东、西板块的古元古代拼合[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7 刘强;大别山双河变质花岗岩变形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8 冯涛;四方台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西北大学;2002年
9 李杰;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雅布赖—巴音诺尔公晚古生代侵入岩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刘建辉;黑龙江杂岩带的地质成因及其构造意义[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奚畅波 董洪亮;为了心中的惦念[N];人民日报;2009年
2 于德福;富碱侵入岩“泄秘”[N];中国矿业报;2003年
3 科子;站在高原 研究高原[N];中国矿业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陈瑜罗晖;探秘可可西里:我们第三次出征[N];科技日报;2007年
5 罗晖 游雪晴;丁林:结缘可可西里[N];科技日报;2006年
6 宋亚平;可可西里科考探秘进入“收官”之年[N];工人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滕艳 本报特约记者 司徒瑜;东亚板块汇聚研究彰显中国特色[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周强 本报通讯员 王凤云;凝固的乐章[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9 刘晓辰;通衢大路穿南北 今日蜀道不再难[N];经济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张文实习生 王婷 程子秋;秦岭终南山景观媲美世界地质公园[N];西安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