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台南缘汝阳群白草坪组微古植物及地层时代探讨
【摘要】:正华北地台南缘的东秦岭北坡中条山至乐山一带,出露一套晚前寒武纪未变质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汝阳群(云梦山组、白草坪组、北大尖组)、洛峪群(崔庄组、三教堂组、洛峪口组)、黄连垛组、董家组、罗圈组和东坡组。关于汝阳群的时代归属及对比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胡云绪等(1982)在系统研究了洛南地区,层位与白草坪组相当的高山河组微古植物后,发现其组合面貌与燕山地区青白口系微古植物组合面貌相似。因而,认为高山河组可与青白口系对比。武铁山(1982),梁玉左等(1984)主要根据
|
|
|
|
1 |
阎玉忠,朱士兴;山西永济白草坪组具刺疑源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2年03期 |
2 |
高维;张传恒;王自强;;华北古陆南缘豫西新元古代大型疑源类及古地理环境分析[J];中国地质;2011年05期 |
3 |
孙淑芬;中国晚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研究[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2年02期 |
4 |
尹磊明,袁训来;论山西中元古代晚期汝阳群微体化石组合(英文)[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3年01期 |
5 |
尹崇玉,高林志;豫西鲁山洛峪口组宏观藻类的发现及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00年04期 |
6 |
杨道政;李金华;;鄂西崆岭群微古植物的发现及其时代探讨[J];地质通报;1990年01期 |
7 |
尹崇玉,高林志;中国早期具刺疑源类的演化及生物地层学意义[J];地质学报;1995年04期 |
8 |
胡健民,孟庆任,李文厚;豫西前寒武纪汝阳群蠕虫状遗迹化石[J];科学通报;1996年20期 |
9 |
符俊辉;淮南生物群的时代及国内外主要含碳质大化石地层对比[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
10 |
蒋志文;;中国寒武纪早、中期后生带壳动物群[J];云南地质;1985年04期 |
11 |
李文厚;晚前寒武纪后生动物的新发现[J];科学通报;1987年14期 |
12 |
张仁杰,冯少南,马国干,徐光洪,鄢道平;海南岛晚前寒武纪宏观藻类化石[J];古生物学报;1991年01期 |
13 |
尹磊明,袁训来,边立曾,胡杰;东秦岭北坡中元古代晚期微体生物群——一个早期生命的新窗口[J];古生物学报;2004年01期 |
14 |
许琼华
,田辉;吉林东南部晚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组合特征及其地层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5年02期 |
15 |
徐兆良;;湘潭晚前寒武纪条带状含锰建造中的化石藻类[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7年01期 |
16 |
杨式溥,周洪瑞;豫西前寒武纪汝阳群遗迹化石[J];地质论评;1995年03期 |
17 |
曹瑞骥;;末前寒武纪叠层石衰退事件的研究[J];古生物学报;1988年06期 |
18 |
宋志瑞,楼法生,文子才,黄志忠,徐顺国,凌联海;江西省新元古界微古植物组合及其时代[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3年02期 |
19 |
齐永安;河南鲁山汝阳群云梦山组遗迹化石[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20 |
杜汝霖;田立富;;燕山青白口系宏观藻类龙凤山藻属的发现和初步研究[J];地质学报;198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