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陈孝红汪啸风  
【摘要】:正一、研究现状与划分依据在全球志留纪古生物地理讨论中已知涉及的门类主要有笔石(B.N.William,et al., 1990;B.Richards et al.,1990)、腕足类(A.J.Boucot,1973,1974,1990)、珊瑚类 (A.B.Ivanovsky,1965;D.Kaljo,et al.,1973;D.Hill,1981;王鸿祯,1983, 1989)以及几丁虫(S.Laufeld,1979;J.Verniers,1982)等。其中几丁虫因研究时间较短,资料相对较为贫乏,尽管初步划分出2个或3个“生物省”,但从后来所揭示的资料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殿升,杨季楷,傅英祺;龙门山北段志留纪地层研究[J];现代地质;1992年01期
2 黄冰;戎嘉余;王怿;;黔西赫章志留纪晚期小莱采贝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J];古地理学报;2011年01期
3 杨敬之;;四川广元中志留纪苔藓蟲之二新種(英文)[J];地质学报;1951年Z1期
4 王成源,奥德里奇;中国志留纪牙形刺属的修订[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8年01期
5 张文堂;孙晓文;;新疆巴里坤三塘湖志留纪三叶虫(英文)[J];古生物学报;2007年01期
6 ;“华南扬子地台志留纪牙形刺”英文专著在英国出版[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0年03期
7 黄柱熙 ,程立人;藏北班戈、申扎地区志留纪和泥盆纪珊瑚及其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8年03期
8 何心一,陈建强;扬子区奥陶纪和志留纪四射珊瑚的起源、扩散及生物古地理关系[J];现代地质;1998年02期
9 倪寓南;陈挺恩;蔡重阳;李国华;段彦学;王举德;;云南西部的志留系[J];古生物学报;1982年01期
10 戎嘉余,陈旭;中国志留系研究之今昔[J];古生物学报;1990年04期
11 洪友崇;三峡区上志留纪罗德洛期(Ludlow)笔石羣的发现及其地层的意义[J];古生物学报;1958年01期
12 卢衍豪;湖北志留纪三种三叶虫的新研究[J];古生物学报;1962年02期
13 李学森 ,程立人;藏北申扎、班戈地区奥陶纪和志留纪的一些头足类化石[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8年03期
14 南腕;腕足类学科组学术会议将在浙赣常山、玉山召开[J];古生物学报;1996年05期
15 郑小东,王如才;中国沿海九种头足类齿舌的形态学[J];水产学报;2002年05期
16 潘江;南京志留纪坟头羣杯甲鱼新属[J];古生物学报;1962年03期
17 古森;中国古生物学会三叶虫、头足类学科组在湘西召开学术年会[J];微体古生物学报;1986年02期
18 古森;三叶虫、头足类学科组在湘西同时举行学术年会[J];古生物学报;1986年03期
19 盖志琨,朱敏;浙江安吉志留纪真盔甲鱼类一新属[J];古脊椎动物学报;2005年03期
20 陈均远;;奥陶纪头足类壳体的水深学信息及海平面位置年代学的初探[J];古生物学报;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孝红;汪啸风;;中国志留纪古地理与古生物地理[A];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二十七辑)[C];1999年
2 王士涛;夏树芳;杜森官;陈烈祖;;安徽巢县志留纪无颌类和鱼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C];1981年
3 汪啸风;陈孝红;;中国奥陶纪古生物地理与古气候[A];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二十七辑)[C];1999年
4 李莉;杨德骊;冯儒林;;广西隆林地区晚石炭-早二叠世的腕足类及其界线[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3)[C];1987年
5 盛怀斌;;四川广元志留纪小无洞贝(Atrypella)层腕足类[A];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二辑)[C];1975年
6 李文国;;内蒙古志留纪生物地层[A];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二十一辑)[C];1988年
7 张全忠;;华东地区中部志留纪三叶虫[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8)[C];1982年
8 林宝玉;邹鑫祜;;浙赣地区晚奥陶世床板珊瑚、日射珊瑚及其地层意义[A];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三辑)[C];1977年
9 张仁杰;;中国早、中泥盆世双壳类生物地理分区[A];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二十辑)[C];1988年
10 叶少华;金淳泰;何原相;万正权;;滇东北大关地区的志留纪地层[A];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4)[C];198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小东;中国沿海乌贼类遗传变异和系统发生学研究[D];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
2 季强;初论华南弗拉斯—法门巨大生物绝灭事件[D];中国地质科学院;1988年
3 纪占胜;西藏石炭—三叠纪沉积体系和古生物群演化规律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年
4 金建华;辽东太子河流域早石炭世植物群及其古生态学研究[D];长春地质学院;1992年
5 常洪伦;黔南晚石炭世珊瑚礁生态系统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6 郎嘉彬;辽宁东南部晚石炭世牙形刺及本溪组的再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旭;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生代四射珊瑚研究简史[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胡滨;生物古地理信息系统与古地理重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张阳;二叠纪末深水相腕足动物群分类学与更替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4 王宜艳;短蛸体表及粘液性免疫机制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振晗;贵州寒武系都匀阶、台江阶腕足类及生态初步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6 张予杰;西藏申扎地区泥盆纪动物群及古动物地理演化[D];吉林大学;2004年
7 陈寿铭;西藏羌北地区二叠纪地层及蜓类动物群[D];吉林大学;2007年
8 毛永琴;贵州东部寒武纪始海百合生态和埋藏特征的初步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9 郑亚娟;陕南镇巴地区下寒武统下部小壳化石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0 赵淼;辽宁本溪地区晚石炭世早期地层和(?)类动物群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秋凌;科学家在北太平洋发现百年罕见珊瑚[N];中国海洋报;2010年
2 蒋桂斌 廖凌;北部湾首次发现珍贵红珊瑚群[N];中国海洋报;2004年
3 王小龙;英再现4亿年前软体生物3D形象[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马佳;杭州发现生物大灭绝幸存者[N];北京科技报;2008年
5 黄珊珊;印尼:长棘海星“来袭”,狂咬珊瑚群落“基因源头”[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万全琳;斗转星移天地变 沧海桑田万物生[N];白银日报;2006年
7 蔡玉高陈瑶;珠峰应高2万米,是啥力量削去许多[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本报实习生 范滢皓本报记者 解悦;“看,我找到化石啦!”[N];南京日报;2007年
9 朱永红;杭州发现深水壳相动物化石群[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10 美国《纽约时报》 王金元 译;科学家揭开乌贼的伪装秘诀[N];北京科技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