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赵崇贺何科昭莫宣学邰道乾叶枬  
【摘要】:文中对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的特征作了概述,并根据三年来作者在该区樟树墩新发现的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从岩石组合、伴生的中基性火山岩性质、硅质岩的岩相学、地球化学、硅同位素等方面的资料综合分析,提出该带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属远洋深海沉积的观点。它是新洋壳的组成单元之一。文中从多方面地质记录进行论证认为,印支运动时扬子地块与华南地块发生碰撞,在该带形成二次叠加的蛇绿混杂岩。上述研究无疑对华南地质构造的再认识有积极的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博;朱永峰;安芳;邱添;陈艺超;;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百口泉发现尖晶石橄榄岩[J];地质通报;2011年07期
2 邹光富;林仕良;李再会;丛峰;谢韬;;滇西梁河龙塘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1年03期
3 沙绍礼;;点苍山—哀牢山带基础地质问题思考[J];云南地质;2011年01期
4 朱光儒;王晓伟;王启航;;新疆谢米斯台东段早石炭世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甘肃地质;2011年02期
5 黄俊;鲁如魁;褚志安;张永强;;内蒙古察右后旗三道沟一带韧性剪切带磁组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中国地质;2011年03期
6 王晓伟;杨春霞;刘景显;田向盛;;西准噶尔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甘肃地质;2011年02期
7 党金花;;北祁连金佛寺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甘肃地质;2011年02期
8 董国臣;莫宣学;赵志丹;朱弟成;谢许峰;董美玲;;冈底斯带西段那木如岩体始新世岩浆作用及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1年07期
9 何登发;樊春;雷刚林;袁航;李涤;常秋生;;吐格尔明背斜核部片岩的年代学与构造意义[J];中国地质;2011年04期
10 左国朝;李绍雄;;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J];中国地质;2011年04期
11 J.-O.Park;T.Hori;Y.Kaneda;张洁;;日本南海弧前西端之下俯冲的九州—帕劳海岭的地震构造意义[J];世界地震译丛;2011年02期
12 张波;张进江;钟大赉;王晓先;曲军峰;郭磊;;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东缘碧罗雪山-崇山剪切带北段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意义[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7期
13 张文;冯继承;郑荣国;吴泰然;罗红玲;贺元凯;荆旭;;甘肃北山音凹峡南花岗岩体的锆石LA-ICP MS定年及其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1年06期
14 蒲晓菲;宋述光;张立飞;魏春景;;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中志留纪岛弧火山岩岩片及其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1年06期
15 高宝明;宝音乌力吉;郭万良;;浅析内蒙古达茂旗巴特敖包地区岗脑包超基性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西部资源;2011年01期
16 朱经经;胡瑞忠;毕献武;钟宏;陈恒;叶雷;龙斐;;滇西北羊拉铜矿矿区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1年09期
17 王晓霞;王涛;齐秋菊;李舢;;秦岭晚中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成因演变及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1年06期
18 吴根耀;李曰俊;;桂东南马山沿灵山断裂出露的印支期洋岛玄武岩及其区域构造意义[J];现代地质;2011年04期
19 王东升;刘俊来;TRAN My Dung;NGYUEN Quang Luat;郭强;吴文彬;张招崇;赵志丹;;越南东北部静足(Tinh Túc)钨锡矿区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区域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1年09期
20 贾小辉;王晓地;牛志军;杨文强;;南岭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崇贺;何科昭;莫宣学;邰道乾;叶枬;;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A];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2 卜文瑞;王廷印;马亚杰;;华北板块北缘西段中元古代花岗岩类特征及构造意义[A];中国古陆块构造演化与超大陆旋回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高中和;吴少武;;苏北滨海大断裂活动性评价及其构造意义[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徐佩芬;刘福田;王清晨;从柏林;陈辉;;苏鲁造山带之下的“鳄鱼”状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陈玉禄;陈国荣;赵守仁;穆元皋;刘宝民;索郎更才;;西藏班戈复式花岗岩体的解体及构造意义[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李家彪;金翔龙;高金耀;;南海东部海盆多波束数据处理及其构造意义[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张海峰;仝亚博;王恒;杨振宇;;印支地块思茅地区早白垩世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小凤;刘百篪;赵振民;;祁连山中东段河流阶地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郭华;夏斌;杨殿忠;王润红;;燕山造山带晚三叠世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张臣;吴泰然;;内蒙古苏左旗南部温都尔庙群的解体及其构造意义[A];中国古陆块构造演化与超大陆旋回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长汀;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古元古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年代学与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欧阳征健;新疆北东部古生代构造作用过程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林清茶;哀牢山—金沙江钾质碱性岩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4 葛小月;海南岛中生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5 赵永久;松潘—甘孜东部中生代中酸性侵入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6 张春艳;吉林省东部古生代变质杂岩的构造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7 谭成印;黑龙江省主要金属矿产构造—成矿系统基本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张贵山;福建晚中生代以来基性—超基性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9 宋述光;柴北缘都兰超高压地体的岩石学、矿物学、变质演化过程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1年
10 陈志宏;秦岭造山带东部新元古代热—构造事件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向飞;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酸性侵入岩特征及成因[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古艳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文更地区基性—超基性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梁涛;托云盆地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及其构造意义初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4 张敬艺;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早—中二叠世沉积盆地演化及其区域构造意义[D];西北大学;2008年
5 李永飞;扬子板块北缘碧口火山岩系岩石地球化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6 刘晔;内蒙古东升庙—带花岗质片麻岩及侵入岩的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兰州大学;2012年
7 陈志刚;赣南燕山早期火成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2年
8 柴辉;北祁连山中段小羊垅、下铁莫尔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韩芳林;西昆仑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带及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10 仲星;西准噶尔阔克哈达一带玛依拉山组沉积特征及构造意义[D];长安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会武 尉芳;甘肃地调院以基础研究促找矿[N];中国矿业报;2006年
2 记者 王琼杰;云南省国土资源大调查取得“大丰收”[N];中国矿业报;2007年
3 张章;大陆深俯冲作用研究成果卓著[N];中国矿业报;2004年
4 李阳;江西省地调院科研找矿齐头并进[N];中国矿业报;2006年
5 记者 滕艳;刘晓春获极地科学优秀论文奖[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6 记者 赵凡;我国实现陆域地质调查全覆盖[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7 记者  于莘明;我国实现中比例尺地质填图全覆盖[N];科技日报;2005年
8 汪民安;同建筑学本体论的对抗[N];大众科技报;2003年
9 张晓松;地质大调查揭开青藏高原神秘面纱[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10 刘杰 陆毅;山西省地勘局晋中地调分院四闯雪域高原无人区[N];中国矿业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