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青海阿尼玛卿山一带与构造有关的几个问题

姜春发  
【摘要】:阿尼玛卿山一带位于东昆仑南缘断裂东段南侧,构造复杂,是研究特提斯与古亚洲的重要地段。三叠纪浊流沉积的砂板岩包有二叠系灰岩外来岩块,构成滑塌堆积。蛇绿岩又与滑塌堆积混杂,构成蛇绿混杂堆积。根据玄武岩的 Rb-Sr 全岩等时线年龄值260Ma 及硅质岩中早—中三叠世放射虫判断,蛇绿岩的时代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根据阿尼玛卿山南邻的巴颜喀拉山、北邻的昆仑和秦岭都具有相同的下二叠统浅水灰岩和相同的化石组合,笔者认为,早二叠世时期上述三个地区已形成统一的陆壳,晚二叠世—中三叠世陆壳开裂形成阿尼玛卿洋。根据混杂堆积、地层变形和印支期岩浆活动,认为中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使洋壳向北俯冲,并与东昆仑碰撞在一起,随之产生混杂堆积,形成东昆仑南缘板块离合带。燕山运动继续陆内俯冲, 产生由北向南的推覆,形成推覆构造带。燕山运动晚期或喜马拉雅运动使缝合带继续活动,产生反时针走滑构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抗;滑塌堆积及其构造意义[J];岩相古地理;1994年06期
2 古凤宝,吴向农,姜常义;东昆仑华力西—印支期花岗岩组合及构造环境[J];青海国土经略;1996年01期
3 王永标,张克信,黄继春;东昆仑一阿尼玛卿地区二叠纪生物礁的首次发现[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4 王永标,杨浩;东昆仑-阿尼玛卿-巴颜喀拉地区早二叠世的生物古地理特征[J];中国科学D辑;2003年08期
5 黄继春,张克信,朱艳明,拜永山;东昆仑造山带海西—印支期构造古地理演化的古地磁证据[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6 朱云海,PanYuanming,张克信,陈能松,王国灿,侯光久;东昆仑造山带蛇绿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讨论[J];矿物学报;2000年02期
7 ;东昆仑造山带混杂岩区非史密斯地层研究——2002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简介[J];地质科技情报;2003年01期
8 朱志直,赵民,施立新;东昆仑南缘西大滩混杂堆积[J];地球学报;1984年03期
9 张克信,黄继春,骆满生,张天平,拜永山;东昆仑阿尼玛卿混杂岩带沉积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10 袁万明,莫宣学,喻学惠,罗照华;东昆仑印支期区域构造背景的花岗岩记录[J];地质论评;2000年02期
11 许志琴,李海兵,杨经绥,陈文;东昆仑山南缘大型转换挤压构造带和斜向俯冲作用[J];地质学报;2001年02期
12 韩同林;;关于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混杂堆积的新认识[J];地质通报;1993年04期
13 郭晓东,张玉杰,刘桂阁,潘爱军,张峰;东昆仑地区金铜等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J];黄金地质;2004年04期
14 邵济安,唐克东,詹立培,李子舜,徐公愉,王成源;一个古大陆边缘的再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延边地质研究新进展[J];中国科学B辑;1995年05期
15 栾保荣;王连根;;青海瓦洪山东段直亥买混杂堆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西北地质;1983年02期
16 程立人,李才,胡克;西藏羌塘地区中部混杂堆积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17 王连城;西藏南部的滑塌堆积[J];地质科学;1982年02期
18 朱红,崔军文,武长得,邓宗策,冯晓枫;东昆仑西大滩混合岩带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初探[J];地球学报;1990年02期
19 王国灿,张克信,梁斌,张志;东昆仑造山带结构及构造岩片组合[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20 王永标,徐桂荣,林启祥,龚淑云;东昆仑南坡早二叠世灰岩块体的来源与成因探讨[J];地质科技情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春发;;青海阿尼玛卿山一带与构造有关的几个问题[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8)[C];1995年
2 赵奉林;刘文德;;对积石山地区地质构造特征的初步认识[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9)[C];1985年
3 朱志直;赵民;施立新;;东昆仑南缘西大滩混杂堆积[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0)[C];1984年
4 姜春发;冯秉贵;杨经绥;朱志直;赵民;柴耀楚;施希德;胡金庆;;昆仑地质构造轮廓[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15)[C];1986年
5 王秉璋;索有贤;古凤宝;朱迎堂;;昆秦接合部造山带蛇绿岩的特征及地质意义[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6 冯益民;汤耀庆;;中国的混杂地质体[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0)[C];1984年
7 余光明;兰伯龙;王成善;;西藏江孜地区白垩纪深海中的滑塌堆积和浊流沉积作用[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5)——岩石、构造地质[C];1983年
8 冯益民;;西秦岭化石混杂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C];1981年
9 田立柱;王国灿;凌文黎;;东昆仑中段南侧巴颜喀拉山群浊积岩物源分析[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张旗;周国庆;王焰;;中国蛇绿岩的分布、时代及其形成环境[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一卷(地球动力学)[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行军;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张万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朗县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年代学及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张克信;东昆仑造山带混杂岩区非史密斯地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0年
4 丁清峰;东昆仑造山带区域成矿作用与矿产资源评价[D];吉林大学;2004年
5 郑冰;中扬子区多源、多期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6 叶培盛;拉萨地块中部蛇绿岩与逆冲推覆构造[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4年
7 吕杰;四川盆地西部下二叠统白云岩形成机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裴先治;勉略—阿尼玛卿构造带的形成演化与动力学特征[D];西北大学;2001年
9 黄圭成;西藏雅鲁藏布江西段蛇绿岩及铬铁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赵财胜;青海东昆仑造山带金、银成矿作用[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锋;青海都兰县可可沙地区变质岩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演化[D];长安大学;2009年
2 袁建国;青海沱沱河地区乌石峰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罗伟;西藏日土蛇绿岩中超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含矿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银;当江—多彩俯冲型蛇绿岩及其岩浆弧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吴彦旺;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桃形湖蛇绿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陈宇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东巧地区蛇绿岩及其赋存的铬铁矿成矿模式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丁正江;青海省苦海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石新;川西北地区下二叠统储层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9 宋红霞;南天山南缘下二叠统玄武质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西北大学;2012年
10 赵长煜;叠合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其勤 张海霞;燕山运动意义深远[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李晓明;董树文重新定义“燕山运动”[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3 记者 王莉 康维海;青海省政府敲定明年地质勘查总盘子[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晓明 本报通讯员 王高峰;安多:天路唤醒沉睡的矿藏[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5 康维海;青海局今年重点找矿地区锁定[N];中国矿业报;2008年
6 江文;雅鲁藏布江西段圈定四处找矿远景区[N];中国矿业报;2007年
7 陈逵刚;地质巨手舞沧桑[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游雪晴;重绘亿万年前构造运动路线图[N];科技日报;2009年
9 黄理中;金州宝藏[N];黔西南日报;2011年
10 记者 王莉;青海加强地质工作实施意见出台[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