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气带土体物理化学性质对浅层地下水氟含量的影响
【摘要】:正前言我国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着高氟地下水(水中氟含量大于1mg/L),造成地方性氟中毒,严重地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引起各有关方面的关注。研究高氟地下水形成机制,从水文地质角度提出改水途径和方法,已成为环境水文地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华北地区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研究",设立专题开展了研究工作。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调查,发现高氟地下水的分布除受区域的水文地球化学、水文
|
|
|
|
1 |
张光辉;殷夏;张洪平;武耀增;;浅层地下水入渗补给量形成和分布的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1991年04期 |
2 |
郎文捷;周天慧;;鄂北岗地高氟地下水形成条件与改水降氟措施探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年04期 |
3 |
鲁孟胜,吴恩江,李明建;鲁西南浅层高氟地下水成因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年05期 |
4 |
陶芸;陈锁忠;都娥娥;;基于同位素与水化学分析法的地下水补径排研究——以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为例[J];水文;2011年03期 |
5 |
王东升;氮同位素比(~(15)N/~(14)N)在地下水氮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基础[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7年02期 |
6 |
赵鸿杰;张海花;;左云县十里河远尚——梅家窑段水源地浅层地下水的赋存特征[J];太原科技;2006年10期 |
7 |
石慧馨,蔡祖煌,高名修;北京地区浅层地下水和气的异常运移与唐山地震[J];地震学报;1980年01期 |
8 |
龙绍都;;长沙等城市地下水资源概况及其保护[J];湖南地质;1987年04期 |
9 |
苏永红
,冯起
,朱高峰;额济纳旗浅层地下水环境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S2期 |
10 |
郑连科;王媛媛;郑华山;;商丘市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及安全饮水对策[J];河南水利;2006年03期 |
11 |
许美辉;夏红艳;;福建省东部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年02期 |
12 |
刘景涛;孙继朝;王金翠;黄冠星;向小平;荆继红;陈玺;张玉玺;;浅层地下水定深取样器的研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年05期 |
13 |
牛喜贵;王荫兴;;邯郸东部平原浅层高碘地下水成因分析[J];地下水;1991年02期 |
14 |
张缨,周家权,孙桂芬,崔恩云,王荣花;德州市浅层地下水漏斗区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J];水资源保护;2003年04期 |
15 |
姚秀菊,安永会,李旭峰,孙剑锋;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潜力评价[J];勘察科学技术;2005年04期 |
16 |
柳富田;苏小四;侯光才;林学钰;易树平;董维红;;CFC_S法在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浅层地下水年龄研究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2期 |
17 |
赵鸿杰;张海华;;浅层松散岩类含水层勘探中钻孔的钻探施工工艺[J];太原科技;2007年01期 |
18 |
庞绪贵;李秀章;滕兆令;王增辉;赵西强;胡雪平;;山东省黄河下游地区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J];岩矿测试;2007年04期 |
19 |
陈晖;刘敏;侯立军;丁敏;闫慧敏;林啸;;德州市降水量变化对地下水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7期 |
20 |
许美辉;;福建沿海地区浅层地下水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福建地质;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