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新疆柯坪、巴楚地区北东向和北北西向断裂演变及与油气关系

孙宝珊  龚铭  周军  
【摘要】:柯坪、巴楚地区古生代地层发育齐全,构造运动以断裂作用为主,北东向和北北西向两组断裂明显地控制隆起与隆起,隆起与断陷,隆起与斜坡及其内部构造。北东向断裂组以沙井子断裂为代表,主要活动于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断裂多显压扭性,由一系列倾向北西,从西北向南东逆冲的迭瓦状断裂构成。北北西向断裂为一套复杂的多期活动的结构面,在不同的构造活动中具不同的力学性质,属于不同体系。本文论述了上述两组断裂对该区油气苗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本区具有形成克拉玛依油田的地质条件,并明确提出沙井子断裂带及其下盘局部构造;阿瓦提拗陷西或西南缘的局部构造;阿恰断裂带上下盘及色力布亚断裂带近临的局部构造为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冯希杰;中国大陆北西—北北西向断裂系统与强震[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1988年03期
2 栾光忠,吕明进,范德江,杨荣民;青岛地区北北西向断裂及其地质意义[J];海洋湖沼通报;1998年04期
3 曹兴男,刘秉嵋;山东焦家金矿田断裂构造控矿作用探讨[J];地质地球化学;1991年05期
4 尹微;樊太亮;曾清波;;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输导体系类型及油气成藏[J];石油实验地质;2006年04期
5 李乐;侯贵廷;潘文庆;琚岩;张庆莲;舒武林;肖芳锋;鞠玮;;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二叠纪以来构造应力场解析[J];地质力学学报;2011年03期
6 戴华光;1947年青海达日73/4级地震[J];西北地震学报;1983年03期
7 刘祥;吉林舒兰断裂带的基本特征[J];地震地质;1988年03期
8 赵明;王华;余腾孝;曹自成;岳勇;;巴楚断隆西段古董山构造带断层封堵性与油气成藏的关系[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张庆莲;侯贵廷;潘文庆;韩剑发;琚岩;李乐;肖芳锋;;新疆巴楚地区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构造裂缝发育的控制[J];地质通报;2010年08期
10 李亭;;豫北安阳—鹤壁煤田构造探讨[J];煤田地质与勘探;1977年03期
11 林祥钿;李文曲;金庆志;;福州—永泰区域地质构造及其对热田控制作用的初步探讨[J];福建地质;1988年03期
12 任利生,林伟凡;中卫—同心断裂带西段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J];地震;1993年01期
13 邹谨敞;虢顺民;陈志泰;代华光;;榆木山东麓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J];高原地震;1993年02期
14 朱剑兵,纪友亮,李储华;利用分形维数定量表征断裂发育程度——以红柳地区为例[J];石油学报;2005年05期
15 张平安;;东莞某工程场地隐伏断裂a卡氡气勘测技术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4期
16 李云伟;;油气沿断裂带运移过程中的侧向分流机理[J];内江科技;2009年06期
17 王强;王应斌;张友;;北黄海东部坳陷中生界储层特征[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0年04期
18 邵躍;謝学錦;;东北一鉛鋅矿床地球化学探矿方法的研究[J];地质学报;1961年Z1期
19 邓业权;右江断裂带震中迁移现象[J];华南地震;1982年01期
20 徐和聆;张荣阁;;金川矿区西风井断裂带显微构造的初步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198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宝珊;龚铭;周军;;新疆柯坪、巴楚地区北东向和北北西向断裂演变及与油气关系[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13)[C];1989年
2 李建国;宋瑞卿;王绳祖;;断裂带流体压力变化与滑动行为的稳定-非稳定转化[A];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89年
3 刘国生;朱光;牛漫兰;王勇生;李长城;;郯庐断裂带肥东段走滑构造特征及~(40)Ar/~(39)Ar法定年[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叶盛基;;长乐—诏安断裂带(中段)基性、超基性岩体和深部构造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5 刘廉清;;天山东段—北山地区河西系的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5)[C];1982年
6 陆三明;宋传中;;大别山商城-麻城断裂带地质特征及控矿作用[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尚林;马伯永;王根厚;段俊梅;赵寒冬;王晖;;藏北羌塘盆地索县至唐古拉山一带的地层分区及其分区断裂特征[A];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王小凤;王平安;水涛;;绍兴—江山断裂带显微构造分析与差应力值的估算[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12)[C];1989年
9 武长得;朱红;邓宗策;崔军文;;雅鲁藏布江断裂带的构造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1)[C];1990年
10 谢广林;;中强震活动的对偶现象[A];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文薪;川滇块体东边界主要断裂带运动特性及动力学机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2年
2 李兆焱;基于巴楚地震调查的液化判别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3 邓军;胶东西北部构造体系及其对金矿分布的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2年
4 楚全芝;中卫断裂带第四纪中晚期运动学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5 石玉臣;山东省焦家成矿带深部金矿成矿预测研究及其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6 朱爱斓;川西地区主干活动断裂间震期滑动习性与运动状态的地震学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7 吴晶;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区域性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8 吴中海;西藏当雄—羊八井盆地及邻区第四纪地质演化与活动断裂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4年
9 胡道功;清江流域活动断裂与地壳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7年
10 王磊;准南前陆冲断带断裂对油气成藏与保存的控制作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林;新疆巴楚—伽师地震液化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2 陈晓宇;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系—下二叠统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李春燕;巴—麦地区古构造特征及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刘凡瑀;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断裂构造样式与控藏作用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5 李弦;新疆巴楚地区金伯利质隐爆角砾岩成岩年龄及成岩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黄法忠;巴楚地区古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周维博;广西西大明山隆起构造特征及其与周缘盆地的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韩孔艳;张家口—渤海构造带的分段性与地震活动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9 刘海涛;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边界断裂演化及时空展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楼仁兴;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志留—泥盆系岩相古地理特征[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维海;可可西里:新青峰形成450公里长的地层断裂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程晖 宋阳;不要让悲剧再次重演[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3 记者 庄初阳 通讯员 邢一江;我省首个县级地震局在景宁成立[N];丽水日报;2008年
4 萧易;地质科学验证的“成都奇迹”[N];成都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夏丽莎;成都很安全大家可安心工作[N];四川日报;2008年
6 胡红拴刘正旭 刘如春;珠江三角洲由断裂带形成?[N];中国矿业报;2008年
7 李晓明;发震构造位于映秀断裂带[N];四川科技报;2008年
8 记者 杨寿德;研究地震,东昆仑山有一个“天然实验场”[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 科普作家 刘兴诗;自然之手 呵护永远的天府之国[N];成都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孟凡君;探寻地球深处的秘密[N];中国矿业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