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地区早第三纪欧利组及六射珊瑚
【摘要】:正西藏的海相第三系最早由海登(Hayden,1916)报导,产于岗巴、定日一带,称为岗巴系。至1979年章炳高等在仲巴县麦拉山口发现海相第三纪化石后,提出第三纪海侵可能越过雅鲁藏布江断裂的推断。此后又在日土县多玛至龙木错一带相继发现有海相第三系地层的分布,岩性主要为粗碎屑沉积,以角度不整合覆于侏罗系或白垩系之上,厚度大于 1200m。多玛地区发育较好,地层出露较全,产丰富的六射珊瑚、腹足类和瓣鳃类等化石,以日土县多玛区欧利和欧拉加姆剖面为代表,并命名为欧利组。
|
|
|
|
1 |
娄朋逊;《西藏阿里地区动植物考察报告》[J];动物学杂志;1979年04期 |
2 |
怀保光,齐文同;贵州边阳地区中三叠世的六射珊瑚化石[J];地质学报;2004年04期 |
3 |
邓坤枚;西藏阿里地区的林业资源及其发展方向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02年02期 |
4 |
;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帕里河上游滑坡遥感监测[J];遥感信息;2004年03期 |
5 |
;大事日志1962[J];世界知识;1962年15期 |
6 |
尹国师;西藏扎仓茶卡硼镁石矿床及硼镁石的工业应用[J];非金属矿;1992年02期 |
7 |
陈均远,彭晴晴;寒武纪早期疑难生物类群阿纳巴管(Anabarites)亲缘性的探讨[J];古生物学报;2005年01期 |
8 |
杨遵仪;聂泽同;;西藏阿里地区侏罗纪蛇尾化石[J];古生物学报;1982年01期 |
9 |
窦君,吉保新,周新荣,刘栓奎,党荣理,李志峰;西藏阿里地区斑疹伤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7年04期 |
10 |
次仁德吉;;西藏阿里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探讨[J];西藏科技;2010年08期 |
11 |
其美;;以特色资源开发为突破口 支撑服务阿里经济社会发展[J];西藏科技;2011年07期 |
12 |
韩建恩,余佳,孟庆伟,杜建军,朱大岗,孟宪刚,邵兆刚;西藏阿里地区札达盆地第四纪砾石统计及其意义[J];地质通报;2005年07期 |
13 |
加玛次仁;徐文华;熊晓锐;旺杰次仁;谢国平;;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青稞叶锈病发病情况及防治对策[J];西藏科技;2009年06期 |
14 |
罗梅;西藏阿里地区北部沼泽基本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
15 |
邓坤枚,杨汝荣,章铭陶;西藏阿里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4期 |
16 |
孟宪刚;朱大岗;邵兆刚;杨朝斌;韩建恩;余佳;孟庆伟;;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统鼠兔类牙齿化石的发现[J];地质通报;2005年12期 |
17 |
余佳;韩建恩;孟庆伟;吕荣平;孟宪刚;朱大岗;邵兆刚;;西藏阿里地区札达盆地香孜剖面环境变化信息——来自粒度、磁化率及碳酸盐环境指标的证据[J];地质通报;2006年06期 |
18 |
赵曙宁;;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非法采金活动对公路的影响及其整治措施[J];黄金科学技术;2007年03期 |
19 |
袁显春;郑绵平;赵文;王海雷;;西藏阿里地区盐湖浮游生物生态调查[J];地质学报;2007年12期 |
20 |
Hill,D.
,何心一;对希尔(D.Hill)的“八射和床板珊瑚、床板和四射珊瑚、四射和六射珊瑚之间可能的中间类型”一文的评介[J];古生物学报;196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