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张录易  
【摘要】:高家山生物群主要由后生动物实体和遗迹化石组成,并见宏观藻类与其共生。它主要产生于上震旦统灯影组高家山段,时限约为650百万年左右,是埃迪卡拉期内的生物群。本文初步描述了蠕形动物、球壳类和似水母化石计5属13种(新属1个,新种7个);遗迹化石12属15种(新属2个,新种4个);宏观藻2属2种。建立了三个化石组合。高家山生物群的发现和建立,不仅丰富了震旦纪生物群的组合面貌,而且对生物进化和生物活动规律,对寒武系和震旦系界线的确定都具有实际意义。生物化石的黄铁矿化,为深入研究生物化石的遗迹学、埋藏学,也提供了有利条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录易;;陕西宁强晚震旦世晚期高家山生物群的发现和初步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3)[C];1986年
2 张录易;华洪;张子福;王静平;;高家山生物群及其科学意义[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张录易;华洪;张子福;王静平;;高家山生物群及其科学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赵元龙;彭进;王约;喻美艺;杨兴莲;;贵州早期后生生物群及生物辐射事件[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李杨璠;;基于定量古生物学方法的锥管虫形态学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蔡耀平;华洪;肖书海;张录易;;陕南晚埃迪卡拉纪高家山生物群Conotubus的形态特征和古生态特征(英文)[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华洪;陈哲;张录易;;后生动物骨骼化起源——来自高家山生物群的新证据[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录易;李勇;;陕西宁强震旦纪末期的瓶状微化石[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1)[C];1991年
9 陈明;万方;尹福光;潭钦银;;上扬子台地晚震旦世灯影组中葡萄-雪花状白云岩的成因意义[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10 薛耀松;周传明;陈哲;;湖北南漳晚震旦世高家山期微化石——兼论南江上升运动的地质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勇;上扬子区晚震旦世地层古生物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2 蔡耀平;陕西宁强埃迪卡拉纪晚期高家山生物群中的Conotubus hemiannulatus及Gaojiashania cyclus:化石埋藏学与古生态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陈兰;湘黔地区早寒武世黑色岩系沉积学及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朋;高家山生物群沉积特征及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李杨璠;基于定量古生物学方法的锥管虫形态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王欣;陕南宁强地区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附近微体骨骼化石及其沉积环境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熊国庆;湘西—黔东地区震旦纪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年
5 郭辉;豫西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古地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李小林;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成藏构造配置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张建松 杨金志;我国多处古生物化石群佐证进化论[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