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夏玉梅,汪佩芳;松嫩平原晚第三纪—更新世孢粉组合及古植被与古气候的研究[J];地理学报;1987年02期 |
2 |
Michel Faure;叶少玲;;日本的弯曲构造走向:与日本海晚第三纪张开相关的弯曲滑动褶皱作用[J];海洋石油;1988年04期 |
3 |
崔春龙,张锦泉;滇西耿马晚第三纪盆地沉积学及含油气性[J];矿物岩石;1994年03期 |
4 |
李维锋,高振中,彭德堂,罗佳强,王力;塔里木盆地晚第三纪坳陷型氧化宽浅盐湖沉积特征及模式[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5 |
宋春晖,白晋锋,赵彦德,金洪波,孟庆泉;临夏盆地13~4.4Ma湖相沉积物颜色记录的气候变化探讨[J];沉积学报;2005年03期 |
6 |
钟鑫;;百色盆地下第三系古地理环境及含煤性分析[J];南方国土资源;2007年12期 |
7 |
张留琴;;俯冲形态、岩浆弧位置和弧—弧后区地质构造的控制因素:讨论[J];海洋石油;1984年02期 |
8 |
张裕明
,汪良谋
,董瑞树;华北东部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变化之探讨[J];地震地质;1979年01期 |
9 |
石宝珩;;广西石油勘探突破口在哪里?[J];石油学报;1985年04期 |
10 |
贾国相,栾继琛,陈远荣,张茂忠,朱其胜;百色盆地油气综合化探工作方法及异常特征研究[J];矿产与地质;2000年S1期 |
11 |
谢刚平,王玉静,余宏忠,姜在兴,夏斌;百色盆地古近系层序地层模式与油气勘探[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3年04期 |
12 |
刘洛夫,赵素平,杜振川,朱胜利,李双文,霍红,陈元壮,陈利新;百色盆地东部坳陷古近系那读组烃源岩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J];古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
13 |
尹燕义,王国娟,方少仙,侯方浩;百色盆地子寅油田碳酸盐及硅质胶结作用特征[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7年05期 |
14 |
袁俊杰;;百色盆地旧石器暨旧大陆早期人类迁徙与演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色百色市召开[J];人类学学报;2006年01期 |
15 |
;广西百色盆地可建成年产10万吨的生产规模[J];石油学报;1984年02期 |
16 |
尹燕义,方少仙,侯方浩;百色盆地田东凹陷仑35断块那读组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J];断块油气田;1995年04期 |
17 |
曾凡刚,妥进才,李原,张敬华,李振西;百色盆地低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J];沉积学报;1998年01期 |
18 |
黄开创,谢东;百色盆地上法地区中三叠统生物礁储层特征分析[J];南方国土资源;2004年07期 |
19 |
李熙盛
,黄绍甫
,张可怀;广西石油勘探回顾与展望[J];南方国土资源;2004年11期 |
20 |
余宏忠,姜在兴,朱明春,王玉静;百色盆地东部坳陷北部陡坡带岩性油气藏勘探研究[J];广西科学;2004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