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楚旭春  
【摘要】:正第三纪是世界上盐类矿床的一个重要成矿期,我国情况也不例外。目前若将国内各个不同地质时期成盐作用作一比较,不论就其分布范围、数量以及矿床规模,第三纪均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成盐作用的同时,第三纪又是我国主要聚煤期之一,在它的早期以及晚期,在我国都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煤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夏玉梅,汪佩芳;松嫩平原晚第三纪—更新世孢粉组合及古植被与古气候的研究[J];地理学报;1987年02期
2 Michel Faure;叶少玲;;日本的弯曲构造走向:与日本海晚第三纪张开相关的弯曲滑动褶皱作用[J];海洋石油;1988年04期
3 崔春龙,张锦泉;滇西耿马晚第三纪盆地沉积学及含油气性[J];矿物岩石;1994年03期
4 李维锋,高振中,彭德堂,罗佳强,王力;塔里木盆地晚第三纪坳陷型氧化宽浅盐湖沉积特征及模式[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5 宋春晖,白晋锋,赵彦德,金洪波,孟庆泉;临夏盆地13~4.4Ma湖相沉积物颜色记录的气候变化探讨[J];沉积学报;2005年03期
6 钟鑫;;百色盆地下第三系古地理环境及含煤性分析[J];南方国土资源;2007年12期
7 张留琴;;俯冲形态、岩浆弧位置和弧—弧后区地质构造的控制因素:讨论[J];海洋石油;1984年02期
8 张裕明 ,汪良谋 ,董瑞树;华北东部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变化之探讨[J];地震地质;1979年01期
9 石宝珩;;广西石油勘探突破口在哪里?[J];石油学报;1985年04期
10 贾国相,栾继琛,陈远荣,张茂忠,朱其胜;百色盆地油气综合化探工作方法及异常特征研究[J];矿产与地质;2000年S1期
11 谢刚平,王玉静,余宏忠,姜在兴,夏斌;百色盆地古近系层序地层模式与油气勘探[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3年04期
12 刘洛夫,赵素平,杜振川,朱胜利,李双文,霍红,陈元壮,陈利新;百色盆地东部坳陷古近系那读组烃源岩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J];古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13 尹燕义,王国娟,方少仙,侯方浩;百色盆地子寅油田碳酸盐及硅质胶结作用特征[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7年05期
14 袁俊杰;;百色盆地旧石器暨旧大陆早期人类迁徙与演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色百色市召开[J];人类学学报;2006年01期
15 ;广西百色盆地可建成年产10万吨的生产规模[J];石油学报;1984年02期
16 尹燕义,方少仙,侯方浩;百色盆地田东凹陷仑35断块那读组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J];断块油气田;1995年04期
17 曾凡刚,妥进才,李原,张敬华,李振西;百色盆地低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J];沉积学报;1998年01期
18 黄开创,谢东;百色盆地上法地区中三叠统生物礁储层特征分析[J];南方国土资源;2004年07期
19 李熙盛 ,黄绍甫 ,张可怀;广西石油勘探回顾与展望[J];南方国土资源;2004年11期
20 余宏忠,姜在兴,朱明春,王玉静;百色盆地东部坳陷北部陡坡带岩性油气藏勘探研究[J];广西科学;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旭春;;我国第三纪煤田分布与盐类沉积[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15)[C];1986年
2 彭淑贞;郭正堂;;西峰晚第三纪红土记录的亮度学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3 徐杰;宋长青;;华北地区的新生地震构造带和区域地震构造格局[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4 刘俊英;;宁夏晚第三纪轮藻化石[A];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二十四辑)[C];1994年
5 朱国信;徐永文;;吉林延边珲春县早第三纪双壳类[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二次代表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6 郑求根;周祖翼;蔡立国;;黄海海域盆地的形成、演化与中国东部板块作用的关系[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夏金宝;;藏北班戈县及其邻近地区的新生界[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3)——地层·古生物——青藏高原地质科学讨论会论文集(二)[C];1979年
8 汪品先;闵秋宝;林景星;崔占堂;;我国东部新生代几个盆地半咸水有孔虫化石群的发现及其意义[A];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二辑)[C];1975年
9 赵隆业;;第三纪煤盆地和含煤性(摘要)[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10 颜仰基;袁敬阆;康承林;王泽文;王光新;;云南思茅拗陷勐野井组盐类矿床的成钾条件[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扆铁梅;云南晚第三纪化石木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2年
2 麻建明;百色盆地古近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3 蔡勋育;第三系残留型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4 朱伟林;中国近海含油盆地古湖泊学研究[D];同济大学;2002年
5 孙东怀;晚新生代黄土高原风尘序列的磁性地层与古气候记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环境研究所);1997年
6 孙林;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三维勘探区侏罗系盐下礁体识别及目标选择[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姚轶锋;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其古植被和古气候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8 王伟君;利用地震噪声调查华北平原场地作用和浅层结构[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孙冬胜;冀中坳陷中区中新生代复合伸展构造[D];西北大学;2001年
10 李小明;裂变径迹方法及云开大山热年代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焱;兰州地区晚第三纪地层的沉积相与古环境记录[D];兰州大学;2009年
2 李宗亮;合肥盆地烃源岩特征及其热演化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3 邓津辉;柴达木盆地中东部地区新生代沉积相研究及生物气聚集条件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2年
4 路顺行;沾化凹陷东部构造演化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5 王青春;百色盆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集聚成藏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6 姚菁;滨海和内陆卤水分布区沉积特征与古环境演变[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7年
7 涂育红;基于IDL的航放专题信息提取模块开发与地质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王智勇;新构造运动对贵州西部岩溶石漠化演化的影响[D];贵州大学;2007年
9 马龙;滨海及内陆卤水典型分布区晚第四纪环境演变与卤水的形成[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7年
10 曹美灵;东营—惠民凹陷断裂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土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 供稿;科技全方位[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记者 晏丽;江汉平原年沉降五到十毫米[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3 谭云冬;值得关注的无蒸发成盐新理论[N];中国石化报;2006年
4 莫进尤;世纪的跨越[N];中国文化报;2001年
5 马扬;八国地学家厘米级研究中国陆相K/T界线[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6 于德福;拉张环境成就大陆边缘[N];中国矿业报;2003年
7 尕玛多吉;易贡列为国家地质公园[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8 ;南方海相勘探确定三个层次[N];中国石化报;2003年
9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同下矿井”:中国式难题的无奈作答[N];东方早报;2010年
10 记者 王莉;我国启动新的钾盐找矿国家战略[N];中国矿业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