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中段东西大滩花岗岩带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的探讨
【摘要】:正一九八○年笔者参加了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调查大队第一分队工作,沿青藏公路在格尔木至不冻泉一线开展地质调查,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是在野外成果初步整理的基础上,对东西大滩花岗岩带的基本特征作一概略描述,并尝试探讨岩带的成因机制及与大
|
|
|
|
1 |
戚学祥;吴才来;李海兵;;北阿尔金喀孜萨依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05年03期 |
2 |
孔庆先;;含褐钇钶矿花岗岩中钾长石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J];地质论评;1964年04期 |
3 |
董方浏;侯增谦;高永丰;曾普胜;蒋成兴;;滇西腾冲新生代花岗岩:成因类型与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06年04期 |
4 |
王涛;王晓霞;田伟;张成立;李伍平;李舢;;北秦岭古生代花岗岩组合、岩浆时空演变及其对造山作用的启示[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7期 |
5 |
姚振凯;朱蓉斌;;万洋山—诸广山花岗岩带铀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J];湖南地质;1991年01期 |
6 |
吴才来;陈安泽;高前明;郑元;郜源红;雷敏;秦海鹏;;东北伊春地区桃山古元古代花岗岩的发现[J];地质学报;2010年09期 |
7 |
彭松柏,付建明,刘云华;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带中A型紫苏花岗岩、麻粒岩包体的发现及意义[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年10期 |
8 |
冯晔;廖六根;黄俊平;徐平;;西藏日土县拉热拉新花岗岩体特征及构造环境[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9 |
莫宣学;罗照华;邓晋福;喻学惠;刘成东;谌宏伟;袁万明;刘云华;;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及地壳生长[J];高校地质学报;2007年03期 |
10 |
S.Suensilpong;P.Putthapiban;N.Mantagit;王志泰;;含锡花岗岩的某些特征及其与构造条件的关系[J];云南地质;1982年02期 |
11 |
朱红,崔军文,武长得,邓宗策,冯晓枫;东昆仑西大滩混合岩带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初探[J];地球学报;1990年02期 |
12 |
郝太平;青海东部过马营-同仁花岗岩带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青海国土经略;1992年02期 |
13 |
翟明国,李永刚,郭敬辉,张雯华,阎月华;晋冀内蒙交界地区麻粒岩地体中两条花岗岩带及其对早前寒武纪地壳生长的意义[J];岩石学报;1996年02期 |
14 |
南卓铜,高泽深,李述训,吴通华;近30年来青藏高原西大滩多年冻土变化[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
15 |
于文杰;;柴达木盆地周边地区花岗岩类的成因讨论[J];青海国土经略;1981年02期 |
16 |
张为鹂;;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石英-水系列相图及分异指数等在滇西花岗岩及其锡矿化研究中的应用[J];云南地质;1988年01期 |
17 |
朱志直,赵民,施立新;东昆仑南缘西大滩混杂堆积[J];地球学报;1984年03期 |
18 |
莫柱荪;;地质填图与花岗岩研究[J];地质通报;1987年03期 |
19 |
皇翠兰,蒲健辰;西大滩煤矿冰川区冰川冰、雪和河水的阳离子特征[J];冰川冻土;1995年03期 |
20 |
季绍新,余根峰,邢文臣;试论青藏高原岩浆活动史及其与板块构造的关系[J];火山地质与矿产;200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