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地区中生代构造活动与岩浆作用
【摘要】:正一、地质发育概况长江下游地区在地质发育进程中历经了多次构造旋回,经受多期构造作用的迭加和改造。
|
|
|
|
1 |
吴达铭;造成1980年长江下游地区大水、低温的异常环流[J];自然杂志;1982年01期 |
2 |
李子华
,宋乃会
,章澄昌
,黄文娟
,瓦黑提;长江下游地区一次超单体降雹的切片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
3 |
翁笃鸣
,孙治安
,戴瑛;长江下游地区短期积雪的气候效应[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
4 |
刘洁,张邦林;长江下游地区近五百年旱涝演变及其与淮河以南冬季冷暖的关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
5 |
王德滋;涂紹雄;;宁蕪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系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3年13期 |
6 |
莫天麟;许绍祖;;1964年1—2月长江下游地区吸湿性巨核的分布特点[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3期 |
7 |
;前言[J];资源调查与环境;1981年03期 |
8 |
席林华;;长江下游地区暖夏和冷夏的北半球500hPa能量谱特征分析[J];科技通报;1989年06期 |
9 |
张汉琳;;长江下游自中秋至初夏中期连晴天气预报模型[J];浙江气象;1991年01期 |
10 |
费亮,王玉清,薛宗元,吴天泉;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长江下游地区降水异常的相关分析[J];气象学报;1993年04期 |
11 |
李秀卿;;东南沿海中生代构造格局及其演化[J];福建地质;1985年03期 |
12 |
陈渭民
,赵海燕,郑媛媛;长江下游地区对流云团的卫星云图统计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
13 |
周寅康,张捷,王腊春,严苏宁;长江下游地区近五百年洪涝序列的R/S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1997年02期 |
14 |
吴达铭;1163—1977年(815年)长江下游地区梅雨活动期间旱涝规律初步分析[J];大气科学;1981年04期 |
15 |
杜品仁,李起彤;长江下游地区地震的日月周期性[J];地震地质;1992年02期 |
16 |
刘振胜,李英,黄薇,常福宣;长江下游干流枯季水量分配方案研究[J];人民长江;2005年10期 |
17 |
朱宵峰;钱永甫;宁亮;俞剑蔚;;长江下游地区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8年02期 |
18 |
梁萍;丁一汇;何金海;;长江下游夏季降水与东亚夏季风及春季太平洋海温的关系[J];高原气象;2008年04期 |
19 |
姚士谋;陈爽;解晓南;陈振光;;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水土资源利用问题的认识——以长江下游地区若干城市地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
20 |
黄世成;周嘉陵;任健;陈兵;程婷;;长江下游百年一遇的极值风速分布[J];应用气象学报;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