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盆地新生代孢粉组合
【摘要】:正前言渭河盆地是一个近东西向的断陷盆地。自1959年以来许多地质工作者对本区的新生界进行了研究,并在1964年召开了陕西兰田新生界现场会议,对兰田地区地层古生物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研究,为在渭河盆地开展地层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
|
|
1 |
刘兆生;塔里木盆地北缘侏罗纪孢粉组合[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8年02期 |
2 |
王从风,黎文本;河北丘县早白垩世孢粉组合[J];古生物学报;1981年06期 |
3 |
张一勇;中国早第三纪孢粉植物群纲要[J];古生物学报;1995年02期 |
4 |
朱怀诚;塔里木盆地南部早二叠世孢粉组合及植物区系[J];新疆石油地质;1997年02期 |
5 |
尹凤娟,华洪,张子福;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托克逊凹陷早侏罗世孢粉植物群及其意义[J];中国地质;2004年02期 |
6 |
羊向东,王苏民,童国榜;江苏固城湖区一万多年来的孢粉植物群及古季风气候变迁[J];Acta Botanica Sinica;1996年07期 |
7 |
雷作淇,黄奇瑜;台湾地区上下第三系界线划分的孢粉学证据[J];古生物学报;1997年03期 |
8 |
郑亚惠,张树维;安徽天长T_(103)孔早中新世孢粉组合[J];微体古生物学报;1986年02期 |
9 |
刘兆生;孙立广;;新疆温泉煤田早、中侏罗世孢粉组合及其地层意义[J];古生物学报;1992年06期 |
10 |
刘耕武;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晚新生代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古地理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6年04期 |
11 |
刘耕武;黑龙江桦南县中新世道台桥组孢粉植物群[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8年01期 |
12 |
童国榜,郑绵平,袁鹤然,刘俊英,李月丛,王伟铭;江汉盆地始新世中、晚期孢粉组合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地球学报;2001年01期 |
13 |
辛存林;孙柏年;韦利杰;肖良;;甘肃窑街中侏罗世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4 |
段其发;张克信;王建雄;姚华舟;卜建军;;藏北唐古拉山地区沱沱河组孢粉组合及其地层意义[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
15 |
张涛;陈传飞;闫晓丽;刘艳蕊;苗运法;徐丽;夏维民;宋海红;;中国西北内陆地区新生代孢粉植物群演化的再认识[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
16 |
黎文本;黑龙江西三江地区早白垩世孢粉组合[J];古生物学报;1992年02期 |
17 |
张一勇;中国晚白垩世孢粉植物群[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3年02期 |
18 |
羊向东,王苏民;呼伦湖、乌伦古湖全新世植物群发展与气候环境变化[J];海洋与湖沼;1996年01期 |
19 |
马玉贞,潘安定,李吉均;黄土高原部分地区180-73万年间孢粉植物群和环境演变初探[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6年04期 |
20 |
马玉贞,李吉均,方小敏;临夏地区30.6~5.0Ma红层孢粉植物群与气候演化记录[J];科学通报;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