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Sm1.5Sr0.5)Ni1-xMxO4(M=Al、Mn)陶瓷中的介电弛豫和小极子跳跃

贾博文  刘小强  陈湘明  
【摘要】:正在巨介电材料的研究中,巨介电效应如何产生一直是一个吸引广大研究者探索的问题。部分研究者认为在这类材料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电子级别的有序行为,是造成其巨介电响应的内因,可以较好的解释高频段巨介电效应的起源。之前的研究证实在具有K2NiF4结构的镍酸盐材料中存在的高频段的巨介电响应,其中Sm1.5Sr0.5NiO4陶瓷中已经观察到了较高介电常数(~105)和较好的温度稳定性。本工作研究了Al、Mn置换Sm1.5Sr0.5NiO4陶瓷的结构、在较宽温度范围(133K-570K)内的介电弛豫特性并分析了其产生的机理。研究表明Sm1.5Sr0.5Ni1-xAlxO4、Sm1.5Sr0.5Ni1-xMnxO4都具有正交结构的K2NiF4结构,空间群为Bma(b64),其中Sm1.5Sr0.5Ni0.5Al0.5O4存在少量Al2O3、SmAlO3杂项。Sm1.5Sr0.5Ni1-xAlxO4、Sm1.5Sr0.5Ni1-xMnxO4在两种陶瓷中都观察到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稳定的巨介电常数和一个介电弛豫。通过比较介电弛豫和电导的激活能,可以认为巨介电效应同绝热小极子跳跃存在关联。随着置换元素的改变和置换量的增加,介电弛豫呈现了相应的变化,进一步确定了介电响应同电导之间的关系。另外,在Sm1.5Sr0.5Ni1-xMnxO4中发现了电阻率相对于Sm1.5Sr0.5NiO4的上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沛霖,赵明磊,王春雷,钟维烈,陈焕矗,宋永远;Li_(0.025)Na_(0.975)NbO_3晶体的介电和铁电性质[J];压电与声光;2003年03期
2 方前锋,王先平,易志国,张国光;La_2Mo_2O_9系新型氧离子导体中氧空位扩散的内耗与介电弛豫研究[J];金属学报;2003年11期
3 方菲,桂红,张孝文;PLZT陶瓷的介电弛豫行为与A位有序[J];硅酸盐学报;1995年06期
4 李新元,冯楚德,李承恩,鲍军;PMN铁电陶瓷B位有序与介电弛豫特性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1998年06期
5 张兴元;VDF(52)/TrFE(48)铁电共聚物的非晶介电弛豫[J];化学物理学报;1994年04期
6 赵孔双;稀薄细胞悬浊系模型的介电解析法[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年01期
7 王晓莉,姚熹;PZN-PT-BT陶瓷的铁电弛豫现象[J];自然科学进展;1995年04期
8 赵孔双;膜/液界面浓度极化现象的介电解析[J];物理化学学报;1996年07期
9 赵孔双;非均匀体系介电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化学进展;1997年04期
10 赵孔双;反渗透膜/溶液体系的介电行为[J];膜科学与技术;2000年01期
11 李博;王晓莉;;BaTi_(1-x)SnxO_3系铁电体的相变弥散与介电弛豫[J];硅酸盐通报;2006年03期
12 张丹;姚国光;孟玲;慕春红;王波;刘鹏;;反铁电陶瓷(Pb_(0.94)La_(0.04))(Zr_(0.55-x)Sn_(0.45)Ti_x)O_3的电学性能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3 赵孔双,花井哲也;平面结构非均匀体系的介电驰豫─—组成相的数目与电导对弛豫的影响[J];电化学;1995年03期
14 方菲,张孝文,李龙土,桂治轮;锆钛酸铅镧陶瓷微结构和介电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1997年03期
15 江冰,方岱宁,黄克智;考虑基体粘弹性与介电弛豫的铁电复合材料的本构模型——Ⅰ.理论[J];中国科学A辑;1999年11期
16 李丹;李相虎;方前锋;;La_2Mo_(2-x)W_xO_9的氧离子扩散和相变机制研究[J];材料导报;2009年20期
17 冯楚德,Schulze,W.A.;用化学共沉淀法粉体制备的铌钪酸铅陶瓷(PSN)的特性[J];无机材料学报;1990年03期
18 陈大任;浦光华;;B位离子部分取代和Fe/Nb比改变对Pb(Fe_(1/2)Nb_(1/2))O_3陶瓷介电弛豫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1992年03期
19 赵孔双;含浓度极化层的三相非均匀体系的介电模拟[J];科学通报;1996年17期
20 黄红伟,DONG Ming,YE Zuo-Guang,冯锡淇;钆掺杂钨酸铅闪烁晶体的介电双弛豫峰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博文;刘小强;陈湘明;;Sm1.5Sr0.5)Ni1-xMxO4(M=Al、Mn)陶瓷中的介电弛豫和小极子跳跃[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方前锋;王先平;程帜军;;Bi和K掺杂对La_2Mo_2O_9中氧离子扩散及直流电导的影响[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何克娟;赵孔双;;二氧化硅纳米溶胶的介电弛豫:机制的探讨及谱的解析[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方前锋;王先平;程帜军;;铋和钾掺杂对La_2Mo_2O_9中氧离子扩散及直流电导的影响[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稀土专辑[C];2004年
5 王晋;侯新朴;;药学研究中的多学科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介电弛豫光谱学与近红外光谱法在药学中的应用[A];第四届中国新医药博士论坛论文集[C];1999年
6 方前锋;王先平;易志国;张国光;;La_2Mo_2O_9系新型氧离子导体中氧空位扩散的内耗与介电弛豫研究[A];第七届全国内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陈湘明;章薇;;PLD沉积Ba(Fe0.5Nb0.5)O3薄膜及其铁电与介电性能[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连一苇;赵孔双;;强聚电解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溶液的介电谱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陆晴;赵孔双;;纳滤膜/电解质溶液体系的低频介电弛豫谱研究——极化机制和膜孔内电参数的计算[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丁士华;姚熹;袁力;;非化学计量比Bi_2O_3-ZnO-Nb_2O_5陶瓷结构与性能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妍;BiFeO_3、YFeO_3与YMnO_3基陶瓷的介电弛豫与多铁性[D];浙江大学;2009年
2 王卓;A(Fe_(0.5)B_(0.5))O_3(A=Ba,Sr;B=Nb,Ta)陶瓷的巨介电效应及其调控[D];浙江大学;2010年
3 章薇;Ba(Fe_(1/2)Nb_(1/2))O_3基薄膜的PLD生长、结构与性能[D];浙江大学;2012年
4 郑兴华;(Ca,Nd)TiO_3/(Li,Nd)TiO_3与Ba_pLn_(6-p)Ti_(8-p)M_(2+p)O_(30)(Ln=Nd,Sm;M=Ta,Nb)电介质陶瓷[D];浙江大学;2004年
5 王先平;钼酸镧系新型氧离子导体的氧离子扩散和导电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固体物理研究所);2003年
6 江冰;铁电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D];清华大学;1998年
7 曹金珍;吸着·解吸过程中水分与木材之间的相互作用[D];北京林业大学;2001年
8 郝文涛;钛酸铜钙型陶瓷的高介电物性和两类钙钛矿型无铅陶瓷的介电频谱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胡长征;新型无铅铌、钽酸盐陶瓷的制备与介电、铁电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沈宗洋;稀土Nd掺杂SrTiO_3基高储能介质陶瓷缺陷结构及介电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阳;充满型钨青铜铌酸盐陶瓷的结构与性能[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在映;BZN陶瓷介电性能研究[D];西华大学;2010年
3 李永江;Sr_(0.5)Ba_(0.5)Nb_2O_6/Ni_(0.8)Zn_(0.2)Fe_2O_4基复合磁电陶瓷[D];浙江大学;2006年
4 王颖;改性CaCu_3Ti_4O_(12)及相关陶瓷的结构与巨介电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5 邱卫平;巨介电常数复相陶瓷的结构与性能[D];浙江大学;2006年
6 张磊;xLi_(0.05)Ni_(0.95)O/(1-x)SrTiO_3复相陶瓷与LuFeO_3陶瓷的巨介电效应[D];浙江大学;2008年
7 刘盼盼;Ba_6MNb_9O_(30)(M=Fe,Co,Ni)钨青铜陶瓷的介电与磁性能[D];浙江大学;2010年
8 唐联红;Ln_3Fe_5O_(12)陶瓷的结构与介电性能[D];浙江大学;2010年
9 唐秋文;脉冲激光法制备两种不同介电性质的钛酸锶钡薄膜[D];苏州大学;2006年
10 高原;稀土铁石榴石陶瓷的介电弛豫特性[D];浙江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