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1.5Sr0.5)Ni1-xMxO4(M=Al、Mn)陶瓷中的介电弛豫和小极子跳跃
【摘要】:正在巨介电材料的研究中,巨介电效应如何产生一直是一个吸引广大研究者探索的问题。部分研究者认为在这类材料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电子级别的有序行为,是造成其巨介电响应的内因,可以较好的解释高频段巨介电效应的起源。之前的研究证实在具有K2NiF4结构的镍酸盐材料中存在的高频段的巨介电响应,其中Sm1.5Sr0.5NiO4陶瓷中已经观察到了较高介电常数(~105)和较好的温度稳定性。本工作研究了Al、Mn置换Sm1.5Sr0.5NiO4陶瓷的结构、在较宽温度范围(133K-570K)内的介电弛豫特性并分析了其产生的机理。研究表明Sm1.5Sr0.5Ni1-xAlxO4、Sm1.5Sr0.5Ni1-xMnxO4都具有正交结构的K2NiF4结构,空间群为Bma(b64),其中Sm1.5Sr0.5Ni0.5Al0.5O4存在少量Al2O3、SmAlO3杂项。Sm1.5Sr0.5Ni1-xAlxO4、Sm1.5Sr0.5Ni1-xMnxO4在两种陶瓷中都观察到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稳定的巨介电常数和一个介电弛豫。通过比较介电弛豫和电导的激活能,可以认为巨介电效应同绝热小极子跳跃存在关联。随着置换元素的改变和置换量的增加,介电弛豫呈现了相应的变化,进一步确定了介电响应同电导之间的关系。另外,在Sm1.5Sr0.5Ni1-xMnxO4中发现了电阻率相对于Sm1.5Sr0.5NiO4的上升。
|
|
|
|
1 |
张沛霖,赵明磊,王春雷,钟维烈,陈焕矗,宋永远;Li_(0.025)Na_(0.975)NbO_3晶体的介电和铁电性质[J];压电与声光;2003年03期 |
2 |
方前锋,王先平,易志国,张国光;La_2Mo_2O_9系新型氧离子导体中氧空位扩散的内耗与介电弛豫研究[J];金属学报;2003年11期 |
3 |
方菲,桂红,张孝文;PLZT陶瓷的介电弛豫行为与A位有序[J];硅酸盐学报;1995年06期 |
4 |
李新元,冯楚德,李承恩,鲍军;PMN铁电陶瓷B位有序与介电弛豫特性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1998年06期 |
5 |
张兴元;VDF(52)/TrFE(48)铁电共聚物的非晶介电弛豫[J];化学物理学报;1994年04期 |
6 |
赵孔双;稀薄细胞悬浊系模型的介电解析法[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年01期 |
7 |
王晓莉,姚熹;PZN-PT-BT陶瓷的铁电弛豫现象[J];自然科学进展;1995年04期 |
8 |
赵孔双;膜/液界面浓度极化现象的介电解析[J];物理化学学报;1996年07期 |
9 |
赵孔双;非均匀体系介电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化学进展;1997年04期 |
10 |
赵孔双;反渗透膜/溶液体系的介电行为[J];膜科学与技术;2000年01期 |
11 |
李博;王晓莉;;BaTi_(1-x)SnxO_3系铁电体的相变弥散与介电弛豫[J];硅酸盐通报;2006年03期 |
12 |
张丹;姚国光;孟玲;慕春红;王波;刘鹏;;反铁电陶瓷(Pb_(0.94)La_(0.04))(Zr_(0.55-x)Sn_(0.45)Ti_x)O_3的电学性能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3 |
赵孔双,花井哲也;平面结构非均匀体系的介电驰豫─—组成相的数目与电导对弛豫的影响[J];电化学;1995年03期 |
14 |
方菲,张孝文,李龙土,桂治轮;锆钛酸铅镧陶瓷微结构和介电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1997年03期 |
15 |
江冰,方岱宁,黄克智;考虑基体粘弹性与介电弛豫的铁电复合材料的本构模型——Ⅰ.理论[J];中国科学A辑;1999年11期 |
16 |
李丹;李相虎;方前锋;;La_2Mo_(2-x)W_xO_9的氧离子扩散和相变机制研究[J];材料导报;2009年20期 |
17 |
冯楚德,Schulze,W.A.;用化学共沉淀法粉体制备的铌钪酸铅陶瓷(PSN)的特性[J];无机材料学报;1990年03期 |
18 |
陈大任;浦光华;;B位离子部分取代和Fe/Nb比改变对Pb(Fe_(1/2)Nb_(1/2))O_3陶瓷介电弛豫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1992年03期 |
19 |
赵孔双;含浓度极化层的三相非均匀体系的介电模拟[J];科学通报;1996年17期 |
20 |
黄红伟,DONG Ming,YE Zuo-Guang,冯锡淇;钆掺杂钨酸铅闪烁晶体的介电双弛豫峰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