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亲性壳聚糖载药胶束用于肝癌靶向治疗
【摘要】:正引言: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是豆科植物甘草的有效成份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研究证实哺乳动物鼠肝细胞膜上含有甘草次酸的结合位点[1],随后一些文章也报道了以甘草次酸修饰的
|
|
|
|
1 |
张东方,黄炜,黄济群,廖兆全;维甲酸和18β-甘草次酸联合抗人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作用的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3年03期 |
2 |
刘新月,杨海燕,陈开澜,孙春艳;甘草次酸抑制K562细胞增殖的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年04期 |
3 |
徐淑梅;周蕾;刘卓刚;陈博;李旸;;甘草次酸诱导U266细胞凋亡及对Survivin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1年03期 |
4 |
洪玮;何明磊;魏东芝;;18β-甘草次酸聚乙二醇轭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5 |
黄微;王平;王蔚;张玥;张闯年;田秦;王秀华;刘媛;袁直;;甘草次酸修饰PEG-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与肝癌细胞的亲和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2期 |
6 |
袁琳波;申屠杨萍;王静;朱林榆;刘重斌;;甘草次酸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增殖及其分化的影响[J];浙江医学;2008年05期 |
7 |
王继荣;张鹏;鲁一兵;王朝霞;王科明;缪珩;;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在人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甘草次酸的作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08期 |
8 |
方华丰,周宜开,任恕;生物素化壳聚糖微球用于体外肿瘤靶向治疗[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9 |
张晓彤,李龙芸;肺癌的靶向治疗[J];中国肺癌杂志;2004年03期 |
10 |
张程亮,孙纳;壳聚糖用于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5年07期 |
11 |
吴东升;李明峰;;大肠癌的靶向治疗[J];实用癌症杂志;2006年06期 |
12 |
徐艳霞;徐媺;高炜;;吉非替尼治疗晚期复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14期 |
13 |
贺连香;张阳德;;纳米粒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工程;2007年03期 |
14 |
林乐岷;代文杰;;维甲酸治疗乳腺癌生物靶点的研究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7年05期 |
15 |
邹彩艳;文飞球;;整合素与肿瘤的靶向治疗[J];医学综述;2008年01期 |
16 |
顾兴;傅恩清;金发光;李王平;;肿瘤靶向治疗在NSCLC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3期 |
17 |
张秋菊;刘斌;邢传平;;结直肠癌干细胞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08期 |
18 |
李书芹;杨志勇;;叶酸受体介导靶向治疗肿瘤[J];医学综述;2008年13期 |
19 |
何向明;刘琳;李苏宜;;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其抑制剂与结直肠癌的关系[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年03期 |
20 |
李德冠;王小春;孟爱民;;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