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二氧化锡及金属锡具有优异的储锂性能,其理论容量分别可达782mAh/g和991mAh/g,远高于传统石墨电极材料(372mAh/g)。然而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致命问题在于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高达200%-300%,导致材料粉化逐渐失效,因此循环性能很差。石墨烯(Graphene)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一种碳质新材料,具有良好的
|
|
|
|
1 |
王小兵,胡国和,陈方,李仁贵,邓正华;提高尖晶石LiMn_2O_4循环性能的研究[J];电源技术;2005年11期 |
2 |
李艳,胡杨,钟盛文,刘庆国;尖晶石相Li_(1+x)Mn_2O_4及LiAl_(0.1)Mn_(1.9)O_(4-y)F_y的循环性能[J];电池;2005年05期 |
3 |
李超;樊彦良;毕磊;李述中;杨书廷;;掺杂Th对LiMn_2O_4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电源技术;2007年04期 |
4 |
李琰;王滢;邢晨曦;;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多硫化碳炔充放电机理探讨[J];科技风;2009年13期 |
5 |
王洪波;周艳红;陶占良;陈军;;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9年11期 |
6 |
张娜;唐致远;卢星河;;尖晶石LiMn_(1.98)RE_(0.02)O_4(RE=Ce,Nd)及其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05年11期 |
7 |
夏熙;;锰基化合物在化学电源中的优势与潜力(Ⅱ)[J];电池;2010年01期 |
8 |
张娜;唐致远;卢星河;;二元掺杂尖晶石LiMn_2O_4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现代化工;2005年S1期 |
9 |
李超;毕磊;许炎妹;吴诗德;樊彦良;徐甲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2-x)Sr_xO_4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J];中国锰业;2007年03期 |
10 |
王红强;颜志雄;李庆余;张安娜;代启发;;新型锡/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7年08期 |
11 |
廖文明;戴永年;姚耀春;易惠华;熊学;;4种正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J];材料导报;2008年10期 |
12 |
任海娟;刘伟;刘贵昌;宇井幸一;熊谷直昭;;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n-SnO_x/C复合体的制备及充放电性能[J];功能材料;2011年S1期 |
13 |
熊仕昭;王华林;洪晓斌;谢凯;周勇军;;聚苯胺包覆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电源技术;2011年06期 |
14 |
郑书发;史鹏飞;程新群;;锂离子蓄电池用锡镍合金的储锂性能研究[J];电源技术;2006年01期 |
15 |
郑曦;曹林;朱文涛;邱新平;;具有良好高温循环性能的Li(Li_(0.15)Ni_(0.21)Fe_(0.21)Mn_(0.45))O_2阴极材料的合成与性能表征[J];化学学报;2007年07期 |
16 |
刘胜;李奇;陈江华;;锂离子电池用CuSn合金负极材料[J];电池;2008年06期 |
17 |
华宁;王辰云;康雪雅;吐尔迪;韩英;;碳热还原法制备Zn掺杂的LiFePO_4及其电化学性能(英文)[J];无机材料学报;2010年08期 |
18 |
刘静静,仇卫华,李涛,赵海雷;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J];电池;2005年05期 |
19 |
蒲薇华;任建国;何向明;万春荣;姜长印;;锂离子电池用锡铜合金负极的研究[J];电池;2006年01期 |
20 |
孙玺;于维平;;模板—电沉积法制备锡钴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0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