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罗彬方岩王杰  
【摘要】:正二氧化锡及金属锡具有优异的储锂性能,其理论容量分别可达782mAh/g和991mAh/g,远高于传统石墨电极材料(372mAh/g)。然而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致命问题在于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高达200%-300%,导致材料粉化逐渐失效,因此循环性能很差。石墨烯(Graphene)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一种碳质新材料,具有良好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小兵,胡国和,陈方,李仁贵,邓正华;提高尖晶石LiMn_2O_4循环性能的研究[J];电源技术;2005年11期
2 李艳,胡杨,钟盛文,刘庆国;尖晶石相Li_(1+x)Mn_2O_4及LiAl_(0.1)Mn_(1.9)O_(4-y)F_y的循环性能[J];电池;2005年05期
3 李超;樊彦良;毕磊;李述中;杨书廷;;掺杂Th对LiMn_2O_4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电源技术;2007年04期
4 李琰;王滢;邢晨曦;;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多硫化碳炔充放电机理探讨[J];科技风;2009年13期
5 王洪波;周艳红;陶占良;陈军;;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9年11期
6 张娜;唐致远;卢星河;;尖晶石LiMn_(1.98)RE_(0.02)O_4(RE=Ce,Nd)及其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05年11期
7 夏熙;;锰基化合物在化学电源中的优势与潜力(Ⅱ)[J];电池;2010年01期
8 张娜;唐致远;卢星河;;二元掺杂尖晶石LiMn_2O_4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现代化工;2005年S1期
9 李超;毕磊;许炎妹;吴诗德;樊彦良;徐甲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2-x)Sr_xO_4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J];中国锰业;2007年03期
10 王红强;颜志雄;李庆余;张安娜;代启发;;新型锡/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7年08期
11 廖文明;戴永年;姚耀春;易惠华;熊学;;4种正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J];材料导报;2008年10期
12 任海娟;刘伟;刘贵昌;宇井幸一;熊谷直昭;;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n-SnO_x/C复合体的制备及充放电性能[J];功能材料;2011年S1期
13 熊仕昭;王华林;洪晓斌;谢凯;周勇军;;聚苯胺包覆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电源技术;2011年06期
14 郑书发;史鹏飞;程新群;;锂离子蓄电池用锡镍合金的储锂性能研究[J];电源技术;2006年01期
15 郑曦;曹林;朱文涛;邱新平;;具有良好高温循环性能的Li(Li_(0.15)Ni_(0.21)Fe_(0.21)Mn_(0.45))O_2阴极材料的合成与性能表征[J];化学学报;2007年07期
16 刘胜;李奇;陈江华;;锂离子电池用CuSn合金负极材料[J];电池;2008年06期
17 华宁;王辰云;康雪雅;吐尔迪;韩英;;碳热还原法制备Zn掺杂的LiFePO_4及其电化学性能(英文)[J];无机材料学报;2010年08期
18 刘静静,仇卫华,李涛,赵海雷;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J];电池;2005年05期
19 蒲薇华;任建国;何向明;万春荣;姜长印;;锂离子电池用锡铜合金负极的研究[J];电池;2006年01期
20 孙玺;于维平;;模板—电沉积法制备锡钴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彬;方岩;王杰;;锡基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石墨烯片层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陈冬梅;杨文胜;David.G.Evans;段雪;;层状Li_x[Mn_(1-y)Co_y]O_2正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3 熊仕昭;谢凯;洪晓斌;刁岩;;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庄全超;樊小勇;许金梅;陈作锋;董全峰;姜艳霞;黄令;孙世刚;;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电极在电解液中贮存和随后首次充放电过程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5 黄行康;岳红军;杨勇;;可充锂电池用非晶态MnO2/C纳米复合材料的直接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6 贺艳兵;唐致远;陈武;刘东;;首次充电电流对LiCoO_2/石墨电池性能的影响[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郭洪;赵海雷;尹朝丽;仇卫华;李福燊;;锂离子电池用硅薄膜负极材料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8 徐宇虹;巩桂英;马萍;张宝宏;;Li_4Ti_5O_(12)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龚本利;刘素琴;黄可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研究进展[A];庆祝中国硅酸盐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固态离子学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詹晖;周运鸿;;掺S的LiNi_(0.9)Co(0.1)O_2材料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仁宗;锂离子电池Sn基薄膜负极的多相多尺度结构与循环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曹雁冰;聚阴离子型铁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及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旦峰;石墨烯负载金属氧化物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姚煜;纳米结构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彭庆文;锂过量过渡金属氧化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王洪波;几种形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电化学储锂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陈玲;硼酸盐和磷酸盐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许晶;聚阴离子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相佳媛;锂离子电池相变型负极材料铜、镍系化合物的设计制备及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徐杨;钒氧基化合物微纳结构的合成及其水溶液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伟瑛;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杨卫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的制备及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林祚成;航空蓄电池智能充放电系统检控单元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罗亚菲;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杨赛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制备及改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徐海辉;铅酸蓄电池组智能充放电系统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7 危光明;Li_4Ti_5O_(12)和MnO_2纳米阵列的制备及其储能性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魏雪;锡基合金动力锂电池复合负极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9 朱超;导电聚苯胺作为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肖彩英;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素仙;新一代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中试通过验收[N];科技日报;2007年
2 记者 张兆军通讯员 石明山 郑原驰;吉林制成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N];科技日报;2007年
3 张弦 朱占科 滕庆磊;早上好,新能源![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4 本报驻德国记者 李山;电动汽车:605公里不充电[N];科技日报;2010年
5 山东 宋作贵;空调检修实例[N];电子报;2002年
6 江西 尹石荪;热水器电子点火器工作原理[N];电子报;2005年
7 佚 名;电池家族的新成员[N];大众科技报;2004年
8 董维武;空气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发展[N];中国煤炭报;2001年
9 徐莅 新疆昊鑫锂盐开发有限公司;稀土和钴掺杂锰酸锂的电化学性能研究[N];新疆科技报(汉);2011年
10 本报记者 于丹;小隔膜面临大考量 国产化待破局[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