锗硅低维结构的带间吸收边的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光电流谱的方法对锗硅低维量子结构的带间吸收边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上我们观察到了在不同的偏压和温度下,锗硅低维量子结构的带间吸收边的谱线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通过对锗硅量子点和量子阱材料的光电流谱的带间跃迁吸收边的拟合,得到了硅导带到锗价带的能带宽度分别为1.043 eV和 1.050 eV。随着外加电场的增强,带边的吸收曲线向低能方向移动。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带间跃迁吸收边的漂移量与外加电场的关系,并与实验吻合较好。随着温度的降低,带间吸收边向高能方向偏移,对于这一现象我们给出了定性的解释, 并通过拟合得到了禁带宽度随温度的变化率。
|
|
|
|
1 |
赵凤岐;萨茹拉;;在外电场作用下有限抛物量子阱中类氢杂质态结合能[J];半导体学报;2006年05期 |
2 |
徐国亮;朱正和;;碳分子线激发态特性的TDDFT方法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3 |
曾凡金;令狐荣锋;杨敏;;外电场下BH分子(X~1∑~+)的电子结构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
4 |
王巧艳;魏诺;李隆;;激光器中增益随场的变化规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5 |
张向荣,王连泽,朱克勤;外电场对荷电颗粒静电凝聚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8期 |
6 |
徐国亮;肖小红;耿振铎;刘玉芳;朱正和;;甲基乙烯基硅酮在外场作用下的光激发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07年09期 |
7 |
徐国亮;刘玉芳;孙金锋;张现周;朱正和;;外电场作用下SiO电子结构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07年10期 |
8 |
徐国亮;吕文静;刘玉芳;朱遵略;张现周;孙金锋;;外电场作用下二氧化硅分子的光激发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05期 |
9 |
令狐荣锋;徐梅;宋晓书;吕兵;王晓璐;;GaAs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分子特性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10 |
罗琴;宋晓书;;外电场作用下的CO分子特性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8期 |
11 |
姜明;苟富均;闫安英;张传武;苗峰;;BeO分子在不同方向外电场中的能量和光谱[J];物理学报;2010年11期 |
12 |
姜明;吴双;杨志坚;;外电场作用下BeO分子结构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13 |
蹇兴亮;电场对空气分子浓度分布的影响[J];大学物理;2005年09期 |
14 |
周业宏;蔡绍洪;;氯乙烯在外电场下的激发态结构研究[J];物理学报;2010年11期 |
15 |
刘劲松,卢克清;加外电场的光伏光折变晶体中的空间孤子波[J];物理学报;1998年09期 |
16 |
圆圆;;用外加电场来控制还原LiNbO_3的光损伤[J];激光与红外;1978年S1期 |
17 |
赵建林,李碧丽,杨德兴,张鹏,李振伟;外电场作用下掺杂SBN晶体的光致折射率变化[J];光子学报;2003年12期 |
18 |
徐国亮;肖小红;刘玉芳;孙金锋;朱遵略;张现周;;O_2的外电场效应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8年03期 |
19 |
徐国亮,朱正和,马美仲,谢安东;甲烷在外场作用下的光激发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05年07期 |
20 |
温淑敏;;外电场对压力下有限深量子阱中杂质态结合能的影响[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