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

肖玉梅  范红松  郭立坤  王辛龙  李旭东  张兴栋  
【摘要】: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形成复合材料的过程中,聚乳酸大分子是作为模板来调控磷灰石的成核和生长的。在复合材料中,n-HA和PDLLA两相间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和化学键,n-HA具有弱的结晶度,均匀地分散在聚乳酸基质中。所得的复合材料有望成为负重骨缺损的有生物活性的修复材料。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华林,盛敏刚,史铁钧,李延红,翟林峰;PLA及PLA复合材料降解性能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6期
2 王玉林,万怡灶,李群英,成国祥,姚康德;C/PLA复合材料的体外降解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01年05期
3 汪朝阳,许娟,曹曼丽;无机钙质成分增强的聚乳酸类复合材料[J];化工新型材料;2003年09期
4 李洪权,全大萍,廖凯荣,卢泽俭;聚乳酸骨科内固定材料[J];化工新型材料;1999年09期
5 牟善松,屠美,丁珊,周长忍;聚乳酸/肝素缓释微囊复合材料组织相容性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3年02期
6 孙丰伟;前景广阔的纳米复合材料[J];华东科技;2001年04期
7 李家驹;复合材料的测试[J];工程塑料应用;1979年01期
8 小泉光惠 ,浦部和顺 ,姚忠凯;梯度功能复合材料[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0年03期
9 陈源,黄莉萍;气压烧结SiC_p/Si_3N_4基复合材料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1993年01期
10 沈超,陈祥宝;PMR-15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J];材料工程;1994年11期
11 马宗义,宁小光,吕毓雄,毕敬;原位TiB_2/Ti_xAl_y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4年04期
12 陈浩然,息志臣,贺晓东;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热变形非线性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13 吴安平,邹健,黄尚廉;光纤自参考法探测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固化过程及其它方法的对比分析[J];功能材料;1994年01期
14 梅炳初,袁润章,杨振林;TiC-Al_2O_3复合材料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和致密化[J];硅酸盐学报;1994年05期
15 薛儒;用以高速切削复合材料的陶瓷刀具及使用[J];航空工程与维修;1994年12期
16 赵渠森,王京城;QY8911-Ⅲ高韧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1994年02期
17 胡廷永,李文晓,林冀松,阎里选;GF/PVC基体配方及加工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J];玻璃钢/复合材料;1994年05期
18 关键,张浩;填充自熄性聚丙烯复合材料[J];四川化工;1994年S2期
19 ;印度研究燃烧合成MoSi_2基复杂复合材料[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5年02期
20 薛儒;复合材料的激光钻孔新工艺[J];工具技术;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玉梅;范红松;郭立坤;王辛龙;李旭东;张兴栋;;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2 汪多仁;;聚乳酸的开发与应用进展[A];2002年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肖玉梅;范红松;王辛龙;郭立坤;李旭东;张兴栋;;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张晓惠;黎厚斌;顾文娟;刘兴海;;壳聚糖-g-聚乳酸聚合物的制备及其交联膜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尚建疆;李德强;黄亚曦;赵令明;王军;刘志勇;;MDI改性聚乳酸的合成及其耐水解稳定性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6 张晓静;孙家书;王超君;方少明;;基于POSS的星形聚乳酸的合成与表征[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陈晓蕾;黄洪亮;石建高;刘永利;史航;王鲁民;;海水环境下聚乳酸/淀粉复合材料降解性能的研究[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王倩;姜小婷;张普敦;;用红外显微成像技术比较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和聚乳酸/生物活性玻璃的降解过程[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满长阵;王维维;任伍杨;江龙;淡宜;;TiO_2与聚乳酸基体相互作用的研究[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高建文;廖凯荣;全大萍;卢泽俭;;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的降解性能[A];第九届全国生物材料学术会议(CBMS-9)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超;聚乳酸多孔支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2 刘江涛;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3 郑金刚;可降解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抑制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可行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4 王宁;聚乳酸共混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张胜民;HA/PLA复合生物材料界面的分子设计、构建与相关性能[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闵少雄;恒河猴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细胞复合PDLLA/PLA-PEG-PLA嵌段共聚物支架修复颅骨缺损[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7 蒋新宇;抗癌药物纳米粒载体系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8 江兵兵;表面聚合法制备生物降解性聚合物胶体微粒及其药物释放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肖玉梅;聚合物调控下纳米磷灰石/聚乳酸原位复合材料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郭文静;木纤维/聚乳酸生物质复合材料复合因子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海涛;β-磷酸三钙/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分析及应用[D];暨南大学;2002年
2 殷湘慧;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程俊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生物活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4 孙晓波;复合材料蜂窝夹芯结构脱胶修补研究与软件开发[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5 余良富;重型专用汽车复合材料车架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孙莉;尼龙6/纳米Al_2O_3复合材料制备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7 吉桂兴;ARJ21复合材料方向舵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8 孟志华;电动汽车用复合材料飞轮转子的结构与材料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张娟娟;粉煤灰(颗粒)填充MC尼龙复合材料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10 王莉莉;碳纤维/乙烯基酯树脂拉挤复合材料的环境老化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侃 郑颖;“玉米塑料”要抓紧快上[N];科技日报;2005年
2 通讯员  陈世撑 郑佳洁 记者  金志良;海正聚乳酸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N];台州日报;2006年
3 王洪康;玉米塑料——“白色污染”终结者[N];中国矿业报;2006年
4 王日森;新材料聚乳酸登台高交会引人注目[N];科技日报;2006年
5 记者 耿挺;玉米塑料 “白色污染”终结者[N];上海科技报;2005年
6 肖化;Futerro公司聚乳酸装置投产[N];中国化工报;2010年
7 林巍;生物降解塑料异军突起[N];中国化工报;2002年
8 陈蕾;罗门哈斯添加剂保障聚乳酸包装创新[N];中国包装报;2009年
9 甘风;前景广阔的新型包装材料——聚乳酸[N];中国包装报;2004年
10 赵引德;聚乳酸可制备骨折内固定材料[N];中国化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