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热处理温度对MgB_2密度和孔隙度的影响

刘春芳  阎果  郗卫  郝清滨  纪平  冯勇  张平祥  吴晓祖  周廉  
【摘要】: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MgB_2密度,孔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的提高,MgB_2超导体的理论密度增加,开孔隙度大大增加。低温烧结(如650℃)样品的开孔隙度小,理论密度较小,但闭孔隙度大大增加。用电流传输截面模型讨论了密度和子L隙度对MgB_2超导体传输载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孔隙度为50%时,样品的传输电流最大仅能达到完整无孔洞样品的35%。孔隙度为10%时,也只能达到80%。实验中根据晶胞参数计算的理论密度是2.6~2.63g/cm~3,实际测量的不同温度烧结的样品的总孔隙(包括开孔隙和闭孔隙)度为50%左右,开孔隙度在25%~50%之间变化,闭孔隙度在4%~25%之间变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强;于景媛;穆柏春;孙旭东;;BP模型在预测多孔NiTi合金孔隙度和屈服强度上的应用[J];功能材料;2006年06期
2 王建永;汤慧萍;朱纪磊;乔吉超;藏纯勇;敖庆波;李程;;孔隙度对烧结不锈钢纤维多孔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J];粉末冶金技术;2009年05期
3 王建永;汤慧萍;朱纪磊;乔吉超;奚正平;臧纯勇;敖庆波;李程;;孔隙度对烧结不锈钢纤维多孔材料剪切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0年S3期
4 任子荣;;铜基复合材料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4期
5 郭蔚,桑吉梅,张少明,石力开;SiC_p/Al复合材料的孔隙度测定[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7年03期
6 王志成;;无膨胀陶瓷[J];材料导报;1988年13期
7 丁志敏,严茂芳,高宏;通孔玻璃材料的研制[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8 张巍;戴文勇;;热处理温度对焦宝石-铝矾土浇注料性能的影响[J];山东陶瓷;2009年04期
9 张巍;千代田修明;戴文勇;;热处理温度对莫来石-铝矾土-氮化硅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世界钢铁;2010年03期
10 邓海金;孙立;李明;李军红;;针刺毡预制体炭/炭复合材料磁电阻特性的影响因素[J];复合材料学报;2005年06期
11 李再轲;曾竟成;肖加余;;热处理温度对TiO_2薄膜结构及电色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07年04期
12 许肖丽;韩伟;孙克;方玲;刘迎春;卢志超;周少雄;;热处理温度对Cu-In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年06期
13 张红波;辛伟;左劲旅;尹健;李江鸿;;热处理温度对添加碳化硼炭/炭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J];摩擦学学报;2008年01期
14 范小花;唐一科;侯长军;范瑛;;热处理温度对Pt-WO_3薄膜结构和氢敏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2008年07期
15 倪学明;袁鸽成;郑勇;谢毅;;热处理对液相沉淀Si-Al-Ca-P-F~-系超细玻璃粉体特征的影响[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6 于守泉;张伟刚;;热处理温度对热解炭及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10年03期
17 李仪成;杨烨;王雅真;王磊;孙辉辉;张勇;赵勇;;葡萄糖掺杂MgB_2块材超导电性研究[J];低温物理学报;2010年05期
18 高如琴;朱灵峰;郭毅萍;张润涛;;热处理温度对纳米TiO_2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英文)[J];硅酸盐学报;2011年02期
19 郭芳侠;热处理温度对AlP/SiO_2纳米复合材料发光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20 赵建国,李克智,李贺军,席琛,白瑞成,张秀莲;热处理温度对炭/炭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芳;阎果;郗卫;郝清滨;纪平;冯勇;张平祥;吴晓祖;周廉;;热处理温度对MgB_2密度和孔隙度的影响[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饶凯;傅相锴;温淑英;饶小平;傅宏;;TiO_2、MoO_3、PEO四元掺杂的WO_3电致变色薄膜材料的结构性质变化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3 何飞;赫晓东;李垚;韩杰才;;二氧化硅干凝胶孔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A];第十届全国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辑)[C];2005年
4 解惠贞;崔红;李瑞珍;;热处理温度对C/C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A];第22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成山;张平祥;吴怡芳;郑会玲;奚正平;周廉;A.Sulpice;D.Bourgault;E.Mossang;;工艺参数对双粉法Bi2223/Ag带材性能影响及高性能长带制备[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刘贵发;唐武;翁小龙;邓龙江;;溶胶-凝胶法制备WO_3薄膜及电致变色性能研究[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李永锐;石南林;;聚苯胺/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电阻率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邹麟;康飞宇;沈万慈;;热处理温度对Sn/C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A];第22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9 展晓元;顾有松;郑小兰;张跃;;磁场退火制备FePt垂直磁化薄膜[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10 郭自慧;;光亮(鳞片状)银粉的研制[A];第四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伯琼;多孔钛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2 姜建堂;几种介电/铁磁复合粉体的制备工艺及电磁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黄祥卉;二氧化硅基纳米磁性复合体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董艳玲;溶胶凝胶原位法制备铁电/亚铁磁复相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刘世凯;TiO_2基纳米管阵列的构筑、表征及其光电化学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王鲁燕;不同结构TiO_2-SiO_2纳米复合氧化物的制备、表征和比较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7 高海燕;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王淑芬;几种氧(硫)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常连霞;无机类富勒烯硫化物(IF-MS_2,M=W、Mo)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尚福亮;电致变色氧化钨薄膜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向阳;碳化钛颗粒增强锰白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许佩敏;金属多孔材料液体渗透性能评价方法的实现与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3 赵莹莹;静电纺丝法制备酮酐型聚酰亚胺纳米纤维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洪娥;Ni-Zn铁氧体纳米颗粒的结构和磁性能[D];天津大学;2007年
5 王小健;银系纳米复合抗菌材料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胡俊华;液相沉积法制备镁合金负载纳米TiO_2薄膜及其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7 张天播;兼具自清洁性能的新型节能薄膜TiN_xO_y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韩风龙;钛酸钡基低室温电阻率高居里点PTCR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张海民;醇—水溶液法制备ZrO_2纳米粉及其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10 陈根;SSCVD制备ZnO薄膜[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欣;美国研制出不同黄金纳米密度的新材料 [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2 ;层出不穷的新材料[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3 记者 宋世涛;材料科学中的“1+1>2”[N];上海科技报;2007年
4 通讯员 詹膑;北大高密度信息存储研究获新突破[N];光明日报;2000年
5 ;我国合成出高质量新型超导体[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6 苏鸿英 编译;中子衍射研究液态氧化铝结构模型已获成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7 ;新结构蒸发镀膜材料002407337[N];中国包装报;2003年
8 杨奎;多层多孔结构金属陶瓷材料[N];广东建设报;2003年
9 记者王俊鸣;美研制出原子级硅记忆材料[N];科技日报;2002年
10 记者 李斌 沈路涛;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材料有“奇异”性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