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热合成羟基磷灰石(HA)纳米粉体的研究
【摘要】:采用CaCO_3和CaHPO_4·2H_20的混合物为前驱物,通过水热合成得到晶粒完整、分散性好、端面粒度在100nm以下的HA粉体。借助XRD和SEM分析讨论了前驱物配比、水热温度. 反应时间与物相组成、粒度变化和晶体形貌的关系。结果表明:前驱物n(Ca)/n(P)=1.2时,水热产物主要为Ca_2P_2O_7,仅有少量HA合成;n(Ca)/n(P)=1.67时,水热产物为HA;当前驱物n(Ca)/n(P)=2.0时,水热产物只有HA,无其他相,说明此时形成的是富钙的HA。水热合成的无论是化学计量的HA,还是富钙的HA,其形貌均为柱状或针状,端面为正六方形。水热温度为100℃时,生成物多为片状的Ca_2P_2O_7,仅有少量柱状的HA;50℃时,主要产物为HA。随水热温度的提高及时间的延长,HA晶体发育越好,晶粒粒度越大。
|
|
|
|
1 |
廖其龙,徐光亮,尹光福,周大利,郑昌琼,李晓东;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水热合成[J];功能材料;2002年03期 |
2 |
黄锡金;冯波;朱刚强;刘运;陈苑;;水热法合成RMn_2O_5(R=Eu,Tb,Dy,Ho)微纳米粉体[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3 |
徐惠;李春雷;张斯凡;苟国俊;;微孔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水热合成与结构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年11期 |
4 |
于志伟;苗鸿雁;谈国强;;水热法合成Bi_(25)FeO_(40)纳米粉体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9年06期 |
5 |
史春薇;张丹;姚娟娟;;一缩二乙二撑双十二烷基磷酸二钠辅助水热法合成纳米粉体[J];日用化学工业;2010年05期 |
6 |
彭建洪;朱刚强;王娟;刘晓洁;张晓曼;许云华;;水热法合成ReMn_2O_5(Re=Gd,Sm,Yb)纳米粉体[J];无机化学学报;2009年06期 |
7 |
张建荣;顾立新;高濂;;水热法合成单分散性锑掺杂氧化锡纳米导电粉体[J];硅酸盐学报;2006年04期 |
8 |
于颖;陈志武;胡建强;何新华;卢振亚;;钛酸铋纳米粉体的水热合成及表征[J];硅酸盐通报;2009年S1期 |
9 |
赵颜忠;朱晒红;谭娟;黄艳艳;李志友;周科朝;;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精氨酸表面修饰及其与基因的结合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年06期 |
10 |
徐惠;张斯凡;苟国俊;刘小育;;柱状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和结构表征[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1 |
赵彦荣;张帆;林昌健;吕维加;;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生物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
12 |
谭杰;曾德长;张亚辉;;纳米MnZn铁氧体粉体的水热法制备和研究[J];中国粉体工业;2008年03期 |
13 |
谢根生;;水热法制备锑掺杂SnO_2纳米粉体的研究[J];现代技术陶瓷;2006年01期 |
14 |
夏傲;谈国强;苗鸿雁;李永强;宋亚玉;博海洋;;前驱物对水热合成钛酸铋纳米粉体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
15 |
刘运;谈国强;朱刚强;;硫与铋比例对水热合成Bi_2S_3粉体形貌的影响[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6 |
王少洪;王浩;侯朝霞;胡小丹;陆浩然;薛召露;牛厂磊;王彩;;Sol-Gel法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及晶粒生长、结晶度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S1期 |
17 |
梁军;杨彩红;吕玉琴;罗民;李莉;;纳米四氧化三锰的溶剂热合成[J];石油化工应用;2011年08期 |
18 |
付涛,张玉梅,憨勇,徐可为;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的复合制备与生物相容性[J];无机材料学报;2001年03期 |
19 |
莫伟锋;翟继卫;姚熹;;铁酸钴纳米粉体的水热合成及其性能[J];硅酸盐学报;2009年07期 |
20 |
夏傲,苗鸿雁,李永强;水热合成钛酸铋纳米粉体的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5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