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空间诱变研究进展
【摘要】:空间诱变是近20年新兴的诱变育种技术,因其具有诱变频率高、损伤小、遗传稳定快等特点,在植物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简要回顾了过去10年牧草在空间诱变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对未来研究的热点进行了预测。
|
|
|
|
1 |
马鹤林;对今后我国牧草育种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草业;1996年Z2期 |
2 |
刘天明;;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J];中国草地学报;2009年06期 |
3 |
刘天明;;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召开[J];中国草地学报;2006年01期 |
4 |
刘天明;;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在四川举行[J];中国草地学报;2007年06期 |
5 |
;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年03期 |
6 |
应伦;黑龙江牧草育种获得突破[J];农村百事通;2004年01期 |
7 |
王振福,孟宪志,邓春海;空间诱变灵芝的研究[J];中国食用菌;1998年04期 |
8 |
徐建龙;空间诱变因素对不同粳稻基因型的生物学效应研究[J];核农学报;2000年01期 |
9 |
Roman.Holubowicz,陈立波,Tomasz W.Bralewski;波兰的牧草育种与种子生产[J];中国草地;2003年05期 |
10 |
;中国草原学会牧草育种学组第二次学术论讨会论文摘要集[J];中国草食动物;1987年02期 |
11 |
冯慧敏;遗传工程在牧草育种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草原与草坪;1994年02期 |
12 |
程渡;李红霞;;全国豆科牧草育种讲习班在吉林农科院举办[J];草业科学;1986年01期 |
13 |
额木和;;中国草原学会牧草育种学组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在兰州举行[J];中国草地学报;1986年06期 |
14 |
吴关庭,吕慧能,陈锦清,金卫,王贤裕;空间诱变及其与离体辐照相结合对水稻种子出愈和愈伤组织分化影响的初步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1997年05期 |
15 |
贾建航,王斌;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J];核农学报;1999年03期 |
16 |
周峰,易继财,张群宇,王慧,梅曼彤;水稻空间诱变后代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17 |
张蕴薇,任卫波,刘敏,韩建国,舒彬,陆伟;红豆草空间诱变突变体叶片同工酶及细胞超微结构分析[J];草地学报;2004年03期 |
18 |
洪绂曾;;我国牧草育种有关问题的浅见[J];吉林农业科学;1983年04期 |
19 |
孙守钧;生物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J];世界农业;1994年04期 |
20 |
邱新棉;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的现状与展望[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