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翠萍;石凤翎;孙静;;苜蓿雄性不育系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06年05期 |
2 |
孙静;石凤翎;高翠萍;杜宝红;李泽江;;苜蓿雄性不育系及其回交后代同工酶分析[J];种子;2007年07期 |
3 |
李拥军,苏加楷;中国苜蓿地方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 Ⅱ.RAPD标记[J];草业学报;1999年03期 |
4 |
石凤翎,李红,周丽梅,贾鲜艳;影响苜蓿雄性不育系杂交制种产量因素的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5 |
桂枝,袁庆华;抗褐斑病苜蓿RAPD多态性研究[J];草地学报;2002年04期 |
6 |
李拥军,苏加楷;苜蓿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RAPD标记[J];草地学报;1998年02期 |
7 |
孙杰,杨青川,韩国栋;紫花苜蓿RAPD反应条件优化[J];草地学报;2002年01期 |
8 |
王晓云,毕玉芬,赵志强;国内外苜蓿育种中的分子标记技术[J];生物技术;2004年04期 |
9 |
高宝兰;冷冻处理苜蓿根芽叶及其相对电导率和游离全氨基酸的变化[J];内蒙古草业;1996年Z2期 |
10 |
马其东,高振生,洪绂曾,王培,孟维国;不同苜蓿地方品种根系发育能力的评价与筛选[J];草业学报;1999年01期 |
11 |
马其东,叶建敏;紫花苜蓿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奶牛;2001年02期 |
12 |
阎旭东,朱志明,李桂荣,翟玉柱,孔德平,徐玉鹏;六个苜蓿品种特性分析[J];草地学报;2001年04期 |
13 |
保国宝,李娟;苜蓿播种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04年01期 |
14 |
魏臻武;利用SSR、ISSR和RAPD技术构建苜蓿基因组DNA指纹图谱[J];草业学报;2004年03期 |
15 |
李玉占,梁文举,姜勇;苜蓿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4年05期 |
16 |
秦芳;微波处理对甘肃省4个苜蓿地方品种抗旱性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4年11期 |
17 |
张玉发;试论苜蓿生产在我国农业三元种植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J];草业科学;1999年02期 |
18 |
郭玉泉,张涛,郑洪丽;黄河三角洲地区苜蓿高产栽培管理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1999年06期 |
19 |
张健行,李鸿祥;美国的苜蓿产业(连载之一)[J];中国乳业;2002年05期 |
20 |
朱湘宁,郭继勋,梁存柱,祝廷成;华北平原地区灌溉对苜蓿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J];中国草地;2002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