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依据与调控机制
【摘要】:本文针对黄土高原林草植被退化状况与恢复建造存在的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依据半干旱区低水多变特点,对植被恢复进行合理规划布局,通过多年实践,提出天然草地退化恢复改良优化配置模式及退耕地还林草工程的稳定性调控途径。
|
|
|
|
1 |
肖兴媛,任志远;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03期 |
2 |
周民良;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与结构调整[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22期 |
3 |
高甲荣;黄土高原水资源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8年04期 |
4 |
李春越,谢永生;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5年02期 |
5 |
查轩,黄少燕;黄土高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途径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0年04期 |
6 |
白中科,洪坚平,赵景逵;机修梯田与矿区废弃地的再利用——21世纪黄土高原粮食“超常速”增长的两大关键措施[J];科技导报;1999年04期 |
7 |
廖允成,王立祥,温晓霞;黄土高原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利用与产业化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00年01期 |
8 |
尹玉;黄土高原地区资源、环境的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8年04期 |
9 |
周民良,李锐,王飞,温仲明;制度变革、结构调整与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59期 |
10 |
杨瑞珍;黄土高原“低荒”资源的成因及其开发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6年03期 |
11 |
石辉;黄土高原的水环境与节水农业[J];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12 |
杨瑞珍;黄土高原区不同层次耕地资源及其利用模式[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4年03期 |
13 |
刘黎明,林培;黄土高原持续土地利用研究[J];资源科学;1998年01期 |
14 |
崔武社,尹艳庭;山西省历山、蟒河自然保护区人类学生态学意义[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9年03期 |
15 |
徐学选,穆兴民,王文龙;黄土高原(陕西部分)雨水资源化潜力初步分析[J];资源科学;2000年01期 |
16 |
李昌华;黄土高原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人口压力及其缓解途径的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1989年02期 |
17 |
程方民,朱碧岩,张正斌;黄土高原坡耕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6年03期 |
18 |
许炼烽,刘明义,凌垣华;稀土矿开采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及植被恢复[J];农村生态环境;1999年01期 |
19 |
刘士华;我国的土地资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4年06期 |
20 |
张俊飚,李曦,雷海章;黄土高原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对策设计[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