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辛国荣杨中艺郑政伟徐亚幸  
【摘要】:对冬种黑麦草期间施肥管理对后作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麦草栽培期间的施肥是影响后作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所有种草区后作水稻生产的各种性状均优于冬闲区,其中比较突出的性状有分蘖数、叶面积、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有效分蘖数以及千粒重.各种草区早稻实测产量比休闲区提高3.5%~10.4%,晚稻则提高13.1%~19.6%,总产量提高7.9%~14.6%.研究发现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有效分蘖和千粒重的增加.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黑麦草—水稻”草四轮作系统有可能成为以地力产量为主要原因的中低产田发行的有效手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辛国荣,郑政伟,徐亚幸,杨中艺;“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的研究 6.冬种黑麦草期间施肥对后作水稻生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2年04期
2 梁天干;林健民;;引进美国俄勤冈州黑麦草(Lolium sp.)试播简况[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3 林元文;黑麦草紫云英相生效应与栽培利用技术[J];浙江畜牧兽医;1992年03期
4 刘玉民;;牧草新品种——俄勒岗黑麦草[J];农业知识;1994年08期
5 辛国荣,杨中艺,徐亚幸,陈三有,郭仁东;“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的研究Ⅴ.稻田冬种黑麦草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草业学报;2000年02期
6 牛灵安,郝晋珉,赵玉萍,李璐,韩梅,韩秀欣,连保法;黑麦草培肥细质沙土的初步研究[J];土壤通报;2004年06期
7 苏加义;赵红梅;;微肥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年03期
8 钱克林;周静;;黑麦草、龙虾、鳜鱼生态高效轮养技术[J];水产养殖;2010年07期
9 徐昌云;郑庆方种草养猪效益显著[J];中国草食动物;1992年01期
10 熊云明,黄国勤,曹开蔚,刘隆旺;论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发展“黑麦草—水稻”轮作系统[J];江西农业学报;2003年04期
11 王亚琴,陈维虎,俞照正,鲍明道,李德安,刘永刚;浙江地区黑麦草品种适应性试验[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3年02期
12 ;冬闲田种“劲能”黑麦草 效益高[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4年11期
13 杨家亮;白三叶黑麦草混播不同施肥试验[J];贵州畜牧兽医;1994年04期
14 戴书林;黑麦草的栽培技术[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1999年20期
15 李正双;冬闲田套种黑麦草养鹅[J];云南农业;2005年05期
16 ;黑麦草的饲用技术[J];湖北畜牧兽医;2009年08期
17 张武舜;优良绿肥作物——法斯克草[J];农业科技通讯;1985年05期
18 罗朝民;;利用冬闲棉田种植黑麦草好[J];牧业通讯;1995年11期
19 殷朝洲,唐新仁;黑麦草“奥勒岗8号”株系的留种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1996年02期
20 魏翱;冬闲田种植黑麦草的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国荣;杨中艺;郑政伟;徐亚幸;;各种黑麦草期间施肥管理对后作水稻生产的影响[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武玉叶;陈其军;陈惠;陈珈;王学臣;;根癌农杆菌介导获得转DREB1A基因的耐低温黑麦草[A];2004中国植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郝秀珍;周东美;钱海燕;;黑麦草在铜矿尾矿砂与菜园土复合土壤上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黄婧;李立家;;黑麦草染色体脆性位点的研究[A];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韩志林;周青平;刘文辉;石红霄;贾志锋;汤涛;;一年生黑麦草在湟中脑山地区引种及刈割次数的研究[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2007年会暨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秦鱼生;涂仕华;孙锡发;李素霞;张冀;;氮磷钾营养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7 段碧华;韩宝平;;温度胁迫下黑麦草两个品种成苗期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比较研究[A];中国草学会草坪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梁智;何生丽;;缓释肥对黑麦草生长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红;李红;王鸿;周洪群;赵素君;曹冶;袁兵;李键;;四川盆地农区秋播禾本科牧草品种比较试验[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10 张新跃;何丕阳;何光武;吴立伦;刘开全;;“饲用玉米—黑麦草”草地农业系统的研究Ⅰ饲用玉米的品种比较与生产性能[A];四川草业科技十年进展[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路运才;玉米和黑麦草漆酶基因的克隆和系统发育分析及玉米水分胁迫下基因表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2 唐明娟;1.菌根真菌在金线莲栽培中应用及其共生机理研究 2.粉尘螨和黑麦草变应原决定簇及其全长基因克隆与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3 黄勤楼;禾本科牧草良种选育、对氮肥的响应及其在畜牧上的利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4 王仰仁;考虑水分和养分胁迫的SPAC水热动态与作物生长模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余舜武;荧光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在水稻和小麦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尧治;粮饲轮作系统中牧草生态适应性及能量转化效益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2 王志刚;黑麦草—水稻种植模式评价与管理模拟[D];扬州大学;2005年
3 冯自松;稳定态碘对黑麦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8年
4 马艳华;烯效唑对黑麦草抗旱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王永;黑麦草翻压对植烟土壤修复及烤烟产、质效应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6 顾崟飞;锶对黑麦草生理生化特性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8年
7 鄢燕;黑麦草种子生产技术研究及种子质量综合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8 孔政;苦瓜几丁质酶和益母草抗菌肽基因(CHI和AFP)转化黑麦草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梁英;三聚氰胺废渣氮素释放特征及对黑麦草生长影响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10 杨娟;施肥对两种轮作牧草的产量和品质效果及其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土肥研究所 黄凤球;积极种草养畜 弥补洪灾损失[N];湖南科技报;2007年
2 ;如何种植一年生黑麦草“特高”[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3 潘全山;黑麦与黑麦草不是一回事[N];农民日报;2001年
4 张阿四 顾福男;种黑麦草养鹅技术[N];江苏科技报;2000年
5 克讯;黑麦草主要特性和利用价值[N];中国畜牧报;2004年
6 ;主要黑麦草品种介绍[N];中国畜牧报;2004年
7 李锡东;冬闲田套种黑麦草养鹅[N];中国畜牧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傅仁斌;推介一种高效套种模式[N];湖南科技报;2006年
9 李锡东;冬闲田套种黑麦草养鹅技术[N];中国畜牧报;2004年
10 环爱华;稻田寄种黑麦草[N];农民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