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丹瑶蚕饲养及其微粒子病发生情况调查
【摘要】:南丹县地处广西桂西北地区,与贵州省荔波县接壤,当地聚居着一个少数民族—白裤瑶,白裤瑶胞已经连续200多年自繁自养一种特有的蚕品种—瑶蚕。本文深入调查了瑶蚕的分布、特性、饲养方式及微粒子病发生情况。调查发现瑶蚕饲养主要分布在南丹县里湖乡和八圩乡的29个村,年饲养约1000张蚁蚕量;瑶蚕属一化性蚕品种,吐金黄色茧丝,具有吐平板丝特性。每年开春桑树发芽后加温孵化出蚁蚕开始饲养,以野桑桑叶饲喂,每天给桑1次,自然方式饲养,没有提青分批,一个蚕期约45~60 d;熟蚕后放在木板上吐平板丝,吐完丝后,化蛹和出蛾,雌雄蛾自由交配,在纱纸或土布上产卵,翌年开春继续孵化饲养。瑶蚕在原始状态下饲养,微粒子病等蚕病发生严重,本研究共在八圩乡和星湖乡的10个村屯共27户收集1216个样品(病蚕、蚕沙等),经检验发现病蚕和蚕沙等样品微孢子虫检出率为23.31%,说明瑶蚕饲养区域具有严重的微孢子虫污染;经过分离纯化获得家蚕感染性微孢子虫21株,均呈椭圆形,稍微比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 Nb)偏大,调查发现瑶蚕微孢子虫对家蚕的胚种传染力明显比家蚕微孢子虫低,初步证明瑶族聚集区能够长期不经过蚕种检疫而能够正常饲养瑶蚕,原因可能是瑶蚕微粒子的胚种传染力低,也证明传染力是决定微粒子病危害程度的一项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