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基因(q)的SSR标记定位分析
【摘要】:对家蚕幼虫斑纹突变基因(,q)进行分子标记定位,有助于对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对该基因的定位克隆研究。利用家蚕雌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交换的特点,采用幼虫斑纹为(q)的家蚕品系g03和幼虫斑纹为素斑(p)的家蚕品系C108,组配正反交群体g03♀×(g03×C108)F1♂和(g03×C108)F1♀×g03♂,分别记作BC1M和BC1F。用已经构建的家蚕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中第7连锁群上的12对SSR标记引物在亲本间进行多态性筛选。BC1F群体中的普斑个体均表现出与(g03×C108)F1相同的杂合型带型,而所有个体的带型与亲本g03一致,为纯合型。结果筛选出S0703、S0707和S0710共3个与q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利用BC1M群体构建了家蚕q基因及其连锁的SSR标记遗传连锁图,图距为18.0cM,3个SSR标记及q基因的排列次序为S0703-q-S0707-S0710,q位于4.5cM处,与q基因最近的标记为S0703,遗传距离为4.5cM。依据该SSR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可对q基因进行精细定位。
|
|
|
|
1 |
钱荷英;张月华;王小强;徐安英;孙平江;黄勇平;郭锡杰;;家蚕基因(q)的SSR标记定位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八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2 |
张月华;李刚;赵云坡;徐安英;沈兴家;孙平江;钱荷英;苗雪霞;黄勇平;郭锡杰;;利用SSR标记对家蚕多星纹基因(ms)进行定位分析[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3 |
蔡明文;姜振;司马杨虎;徐世清;;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家蚕亲缘关系及杂种优势的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4 |
黄德辉;孙家羿;李圣;漆学文;童晓琪;秦凤;石凉;李庆宝;;春用家蚕品种681×682的育成[A];中国蚕学会第八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5 |
陈登松;胡兴明;李德臣;吴凡;;我所育成的家蚕品种性状[A];华东·华中地区第十二次蚕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6 |
吴立娜;赵巧玲;夏定国;裘智勇;唐顺明;沈中元;沈兴家;郭锡杰;;氰戊菊酯和杀虫双诱导家蚕两种解毒酶的变化[A];中国蚕学会第八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7 |
叶夏裕;冯家新;;全国2001~2010年审定通过的家蚕新品种调查[A];华东·华中地区第十二次蚕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8 |
魏国清;赵小明;刘朝良;;家蚕限性育种研究进展[A];中国蚕学会第八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9 |
黄衍峰;林宝义;吴海平;;家蚕新品种审定与历年结果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10 |
顾家栋;闭立辉;祁广军;陆瑞好;苏红梅;罗坚;韦博尤;蒙艺英;黄玲莉;卢德;陈枝;莫云霞;;家蚕品种“桂蚕2号”选育研究[A];华东·华中地区第十二次蚕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