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桑蚕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pbp1)和气味受体基因(or1、or2)的克隆及其与桑蚕同源基因的进化分析
【摘要】:昆虫能够特异性识别同类异性。雄蚕蛾对雌蚕蛾感知定位的过程中,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BP1、气味受体OR1和OR2起重要作用。本试验克隆得到了野桑蚕的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pbp1和气味受体基因or1、or2。序列分析发现,桑蚕与野桑蚕这3个基因变异数目分别为4个、5个、4个,氨基酸变异位点数目分别为2个、1个、1个;氨基酸的分子量和等电点有细微差异或无差异;PHD预测的二级结构发现,变异位点对附近区域的结构没有任何影响,功能位点也没有变化;综合分析发现桑蚕和野蚕性识别过程中的相关基因功能很可能没有差别。由于野桑蚕人工驯化后导致其行为能力下降,故推测桑蚕和野桑蚕交配困难的原因可能是桑蚕蛾的飞翔能力丧失造成的。
|
|
|
|
1 |
侯启瑞;李龙;陈涛;吴萍;李桂芳;;野三元蚕原种5龄体重和茧质性状比较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
2 |
艾均文;薛宏;何行健;孟繁利;朱勇;向仲怀;;家蚕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2011年08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