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黄叶杂交种的RAPD与EST-SSR标记分析
【摘要】:利用EST-SSR和RAPD对茶树黄叶杂交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24对EST-SSR标记共检测到等位位点80个,每个引物1~6个,平均检测到3.33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058~0.493,平均0.325,Shannon信息指数0.485,按相似系数0.92可将杂交后代分为3类。25条RAPD标记共检测到等位位点158个,每条引物3~9个,平均检测到6.32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28~0.348,平均0.292;Shannon信息指数0.451。结果表明,黄叶种杂交后代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近,杂交后代与两亲的亲缘关系密切,更趋向黄叶亲本白鸡冠。EST-SSR和RAPD标记的遗传距离矩阵呈显著相关(r=0.691),说明在茶树上均可以应用EST-SSR和RAPD标记技术,但EST-SSR分析结果更准确。
|
|
|
|
1 |
董媛媛;俞咪娜;李小白;徐攀峰;崔海瑞;张明龙;;EST-SSR和RAPD标记检测油菜(Brassica napus)遗传多样性[J];核农学报;2008年05期 |
2 |
程小毛;陈自兰;王华;;茶树EST-SSRs在山茶科植物中的通用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
3 |
金基强;李素芳;龚晓春;卢美贞;姚艳玲;忻雅;崔海瑞;;茶树EST资源中SSR的信息分析[J];科技通报;2006年04期 |
4 |
沈程文,罗军武,刘春林,唐和平,黄意欢;茶树RAPD分析体系的优化[J];生命科学研究;2002年02期 |
5 |
陈志辉;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J];茶叶科学技术;2004年03期 |
6 |
邵宛芳,庞瑞华,王平盛,许玫,段红星,张亚萍,李家华;云南茶树种质的RAPD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12期 |
7 |
谭和平,徐利远,余桂容,杜文平,马增强;RAPD技术对茶树品种鉴别的研究[J];中国测试技术;2004年06期 |
8 |
姚明哲;乔婷婷;马春雷;金基强;陈亮;;EST-SSR标记与茶树表型性状关联的初步分析[J];茶叶科学;2010年01期 |
9 |
陈文雄;季鹏章;黄兴奇;张俊;唐一春;;本山茶与勐库茶疑似杂交后代的RAPD鉴定[J];北方园艺;2008年10期 |
10 |
陈志辉;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04年03期 |
11 |
陈亮,陈大明,高其康,杨亚军,虞富莲;茶树基因组DNA提纯与鉴定[J];茶叶科学;1997年02期 |
12 |
孙其富,梁月荣;RAPD分子标记及其在茶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02年03期 |
13 |
陈亮,高其康,杨亚军,虞富莲,陈大明;茶树RAPD反应系统和扩增程序优化[J];茶叶科学;1998年01期 |
14 |
李小白;崔海瑞;张明龙;;EST-SSRs检测油菜(Brassica napus)亲本遗传多样性[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年04期 |
15 |
李武;林忠旭;张献龙;;亚洲棉种内群体异常偏分离的分子标记检测(英文)[J];遗传学报;2007年07期 |
16 |
于林清;刘荣霞;苏东;云锦凤;;利用SSR和EST-SSR技术研究不同秋眠级苜蓿遗传多样性[J];中国草地学报;2009年06期 |
17 |
李杰勤;王丽华;詹秋文;陈亚;;高粱EST-SSR标记的建立及其在苏丹草中的应用初探[J];草业科学;2010年03期 |
18 |
刘本英;李友勇;孙雪梅;唐一春;贺巍;汪云刚;王平盛;;云南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英文)[J];西北植物学报;2011年05期 |
19 |
姚明哲;陈亮;马春雷;王新超;梁月荣;;ISSR和EST-SSR标记在检测中国、日本和肯尼亚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上的比较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09年05期 |
20 |
吴晓梅;姚明哲;马春雷;王新超;陈亮;;利用EST-SSR标记研究适制绿茶与乌龙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J];茶叶科学;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