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廖万有王宏树苏有键康启兵  
【摘要】:在阐述土壤退化概念和退化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茶园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特点和成因,提出了茶园土壤退化的防治对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达贤;沙济琴;;茶园生态系统铝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2 王世强;胡长玉;程东华;廖万有;赵灿;葛慧丽;房江育;;Al~(3+)胁迫对茶园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生理群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年06期
3 郜红建;刘腾腾;张显晨;张正竹;宛晓春;;安徽茶园土壤氟在茶树体内的富集与转运特征[J];环境化学;2011年08期
4 于兵;邸雪颖;臧淑英;;大庆地区植被和土壤碳氮储量动态变化的预测[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5 李张伟;易本梁;刘知翔;;粤东凤凰山茶区土壤不同形态铅含量及其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4期
6 李张伟;庄东红;;粤东凤凰山茶区土壤铜、铬化学形态分布及茶叶有效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7 阮红倩;庞晓莉;龙宝玲;王超;兰元发;吴致君;;重庆市生态茶园土壤养分调查与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3期
8 ;吴全[J];南方农业;2011年04期
9 朱艳;孙世为;;生物肥料应用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微生物肥料:问题土壤的“救星”[J];环境与生活;2011年07期
10 王茂香;张祖陆;王学;张伦;代杰瑞;;日照茶树种植区典型茶园的土壤肥力状况评价[J];山东国土资源;2011年07期
11 杨冬雪;;福建省茶园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研究[J];海峡科学;2011年06期
12 崔斗斗;林昌虎;何腾兵;林绍霞;;鸟王茶产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贵州科学;2011年02期
13 王强;;浅谈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J];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14 孙大勇;;基质置换法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J];农业知识;2011年23期
15 孔秋婵;陈兰;白海;易美桂;梁玉祥;;不同类型农耕地地气界面热质传递关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1期
16 盘应娟;刘义;邵树勋;;贵州凤冈富锌硒茶中锌元素含量的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21期
17 李明旺;;印江县无公害茶生产的土壤管理与施肥措施[J];中国茶叶;2011年07期
18 张书香;;设施蔬菜施肥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J];新农业;2011年07期
19 秦红灵;袁红朝;张慧;朱亦君;吴敏娜;魏文学;;红壤坡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1年03期
20 梁远发;刘声传;贾田;周宇;周国兰;崔晓明;;影响茶叶自然品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万有;王宏树;苏有键;康启兵;;我国茶园土壤的退化问题及其防治[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谢忠雷;杨立国;李文艳;潘希波;陈柏言;高福民;;粉煤灰和脱硫石膏对茶园土壤外源铝活性的影响[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易志刚;;福建茶园土壤-茶叶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及富集[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张亚莲;常硕其;傅海平;刘红艳;段继华;李维;向芬;;茶肥1号埋青对茶园土壤的生态效应研究[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秋兵;董秀茹;;土壤退化的文化根源探析[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6 杨利;范先鹏;赵书军;龙慈凡;陈福林;;略论湖北省茶园土壤优质化培育措施[A];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科技进步与农业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03年
7 查轩;黄少燕;;人为破坏植被对加速侵蚀及土壤退化过程影响研究[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王红娟;龚自明;高士伟;王雪萍;李传忠;毛迎新;谭荣荣;宗庆波;匡胜;吕宗浩;苏学章;刘会元;黄延政;屈家新;孔祥亭;杨朝基;汤维兵;魏栋华;谭从珍;;湖北省茶园土壤肥力水平评价[A];湖北茶产业发展纵论[C];2008年
9 张亚莲;常硕其;刘红艳;傅海平;李健权;;茶园生物菌肥的营养效应研究[A];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谢忠雷;尹波;孙文田;刘畅;;吸附液pH对钙氟交互作用下茶园土壤外源氟形态分布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静;茶园土壤—茶树—茶汤系统中氟和铝的迁移、转化特征及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探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2 卢红梅;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3 田昆;云南纳帕海高原湿地土壤退化过程及驱动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04年
4 王一博;江河源区冷生土壤环境对高寒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与环境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徐华勤;稻草覆盖与三叶草间作茶园土壤微生物类群多样性及其活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6 薛冬;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硝化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袁红;西南岩溶区土壤养分保持能力和土壤退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朱青;坡耕地退化机理及侵蚀退化防治措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秦焱;吉林省黑土肥力质量评价及结构退化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平究;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物化学和分子生态变化及其土壤质量指示意义[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兰;茶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陈秀梅;不同品种茶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组成及其季节动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3 黄媛;丘陵红壤区不同种植年限茶园土壤铝形态与茶树体铝分布格局[D];南昌大学;2011年
4 李航;硅钙铝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铝的吸附能力和活性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5 谭海燕;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漂洗土壤铁元素转化迁移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6 云峰;渭北黄土高原坡地土壤退化及生产力恢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邹玉亮;茶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8 王凌霞;花园土壤氟的形态分布特征及降低水溶态氟措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雷琼;茶园土壤钾素平衡与茶叶产量品质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10 冯军;不同农田黑土铜、锌迁移特征[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彤;土壤“亚健康”面积不小,“养生”刻不容缓[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鄂农;低产茶园改造及秋冬季管理[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3 李默;土壤退化每年损失360亿美元[N];农民日报;2005年
4 ;既求质,又求量[N];闽北日报;2010年
5 石门县茶业产业办公室 供稿;石门有机茶 种植有一套[N];湖南科技报;2007年
6 特约记者 孙钊;农技中心牵头成立土壤退化防治协作组[N];农资导报;2006年
7 记者 宋茜;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昌启动[N];江西日报;2010年
8 杜铁光;推进“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质量[N];人民政协报;2005年
9 阎晶昌;茶叶问题不大 仍可放心饮[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10 林秀珠;无公害茶树咋施肥[N];农资导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