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陈子兴  
【摘要】: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日益受到血液学界的注意和重视。这不但是因为临床上MDS的病程表现多变,缺乏客观的指标而诊断较为困难,又少有有效的针对性强的治疗手段;更因为MDS患者有较高的转化为AML的风险,因而其自然病程可看作从白血病前期进展为临床白血病的连续过程,这为研究白血病AML的发生和进展的病理机制提供了优良的研究模型和极佳的机会。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卢松丽,韩光辉;MDS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2 陈辉树,粱晓岚,胡晓莉,方立环,王若洁;几种血液病骨髓幼稚前体细胞异位的组织学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6年01期
3 唐建发,霍岩岩,王丽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形态学观察[J];河北医药;2003年09期
4 毕可红,张玉昆,徐文伟,王焱,任海全,唐天华,马庆恒,郭桂月,刘秀兰,真刚,张伟,王俊伟,赵良玉,姜国胜;MDS患者细胞因子、端粒酶活性及凋亡相关蛋白检测与意义[J];现代免疫学;2004年03期
5 刘广丽;;MDS并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6 徐崇生;;白血病骨髓含红系与非红系分类的比较[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0年06期
7 金蓉珍,朱伟,刘澄东,朱卫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的血液学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1994年01期
8 张可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病态表现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997年02期
9 张可杰,白春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病态表现对MDS的诊断意义[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冯宝章,张益枝,雷健玲,李瑞,陈克奇,邵宗鸿,郝玉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骨髓TNF-α活性与白血病的关系[J];白血病.淋巴瘤;2000年06期
11 顾怡祖;孙关林;陈淑蓉;蔡敬仁;李秀松;张芬琴;王振义;;MDS的治疗及其演变为急性白血病的先兆的探讨[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0年03期
12 李秀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环状铁粒幼细胞贫血合并血色病1例报告[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13 周景英;裴莉;陈洁平;;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14 陈晶;赵蓉;刘咏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形态学的观察[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7年03期
15 Leroyer A.S.;Isobe H.;Lesèche G.;C.M.Boulanger;韩瑞娟;;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所分离出微粒的细胞起源和血栓形成活性[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7年07期
16 陈广华;吴德沛;林凤茹;王易;黄海雯;常伟荣;;5-氮杂胞苷体外抗骨髓瘤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初步研究(英文)[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9年03期
17 朱鸿斌;何勤;;地中海贫血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1期
18 贾镭;王晓建;惠汝太;;DNA甲基化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1年03期
19 范秀茹;;7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形态学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6年08期
20 郭学松;庄培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8例细胞形态学的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子兴;;MDS的细胞起源,表观遗传学改变和造血微环境[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2 王洪志;郭小青;胡晓梅;;三体8与正常核型MDS患者的骨髓病态造血特征比较[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周峰;许小平;陈波斌;陈字;解丽华;姬美容;林果为;;耐高三尖杉酯碱MDS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4 董海波;袁翠英;谢品浩;张谦;周敏;陈兰昕;欧阳建;;染色体核型分析在MDS中的应用[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5 郭小青;王洪志;胡晓梅;;不同核型MDS病态造血特征[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马亚辉;刘清池;张慧敏;庞宇慧;武大勇;冯新旺;邢江涛;;SURVIVIN基因在MDS和AA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董宝侠;张劲翼;陈协群;Katherine Siminovitch;;mDia1调控MDS造血干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8 赵英豪;鲍永仪;;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61例临床分析[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王斐;崔巍;陈倩;郭野;杨卓;;干细胞因子SALL4在检测MDS发生发展和判断预后中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刘菲;徐瑞荣;;DNA甲基化与MDS治疗研究进展[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丹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MIC特点及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吴学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甲基化致病相关基因的筛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雁玲;MDS患者骨髓MSCs分子遗传学分析和CsA对MDS患者骨髓MSCs增殖凋亡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刘博;中国北方骨髓衰竭综合征端粒酶基因突变和端粒长度变化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5 赵丹丹;SDF-1与SHP-1在MDS疾病发生发展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6 陈振萍;DNA甲基化在ITP发病机制中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肖音;髓系恶性肿瘤始动细胞拮抗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衰老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刘振江;DNA甲基化对金属基质蛋白酶-9基因功能的影响及其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胡鑫;LSD1表观遗传修饰对TAL1功能和机体造血调控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程译帜;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青霞;MDS患者骨髓异常克隆细胞起源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赵佑山;MDS患者细胞周期相关分子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赵会霞;CD133在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表达及与CD34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4 周晖;新药二乙酰己二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机理初探[D];浙江大学;2007年
5 杨瑞;SDF-1/CXCR4轴在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周庆兵;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遗传学分型的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7 王雅丽;血液系统肿瘤中DDIT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8 姚冬明;DAPK和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意义[D];江苏大学;2008年
9 钱震;GRA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造血系统髓系肿瘤中的意义[D];江苏大学;2010年
10 李石磊;分化抑制因子Id1与Id2在AML,ALL及MDS中的表达及预后的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雪敏;MDS诊治进展[N];医药经济报;2010年
2 马勤;中美科学家找到白血病抑制基因[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刘建良;白细胞减少因何在?[N];大众卫生报;2008年
4 齐芳;我科学家找到白血病肿瘤抑制基因[N];光明日报;2007年
5 李甘地;恶性淋巴瘤的WHO分类[N];健康报;2006年
6 记者 耿挺;白血病抑制基因初露真容[N];上海科技报;2007年
7 胡德荣;科学家找到白血病候选抑制基因[N];健康报;2007年
8 记者 许琦敏;基因“梁祝悲剧”诱发血癌[N];文汇报;2007年
9 ;治疗血癌有“钥匙”[N];医药导报;2007年
10 曹玲娟;白血病抑制基因找到了[N];人民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