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广勋董红娟顾宏涛高瑛潘耀柱杨洋陈协群  
【摘要】:正目的:探讨RhoA/mDia1通路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的作用及PI3K抑制剂对该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人外周血中血小板,采用GST pull-downassay及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血小板聚集过程中RhoA、Rac1及Cdc42活性的变化,采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血小板聚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洁;潘景业;;血小板和组织因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年05期
2 吴其夏;血小板膜和血栓形成[J];基础医学与临床;1988年05期
3 姜一农;血小板·血凝·纤溶[J];日本医学介绍;1995年04期
4 喻晶;血小板中的信息转导系统[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6年04期
5 刘明东,韩颖,马恩普,刘秀珍,刘安,孙连生,董波,房彤宇;冻干保存后血小板超微结构的改变[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9年01期
6 崔云,刘璐,黄成垠;低温下血小板生理学性质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3期
7 沈成武,沈迪,王爱莲;血小板聚集机理数学模型的初步探讨[J];科学通报;1989年08期
8 王俊玫,丛玉隆,张培彤,李楠,杨俊,翟飞;血小板激活时其胞质内钙离子变化的测定[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97年02期
9 ;图文新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41期
10 彭承宏,赵之明,刘宏,韩宝三,王涌,方河清,吴育连,高长有;一种新型生物人工肝膜材料体外激活血小板的实验[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年02期
11 白维仁;;纤维襄泡症患者血小板的α_2肾上腺素能系统[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85年03期
12 宋敏,李进;用多聚赖氨酸制备血小板光镜及扫描电镜标本的方法[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13 陈勤,鲍玉洲;硒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1994年04期
14 王兆钺;血小板与凝血因子的相互作用及其意义[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年03期
15 邵茂刚,杨耀芳,陈明哲,李文芹,梁崇风;等剪切场中剪切率与剪切时间对全血血小板自发聚集性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92年01期
16 杨耀芳,韩启德,邵茂刚,杨丽华,陈明哲;等剪切场中剪切诱导血小板释放神经肽Y[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4年03期
17 ;血液与循环生理[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8年02期
18 崔玉英;张立克;伍期专;蒋宏锋;唐朝枢;耿彬;;溶血磷脂酸激活大鼠血小板L-精氨酸/一氧化氮通路[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19 许传青,曾衍钧;血小板在凝血中作用的动力学模型及仿真[J];生物物理学报;2000年04期
20 张丽霞!11000沈阳,孙艳虹!11000沈阳,孙芹敏!11000沈阳,宗志宏,于秉治;血小板血栓形成过程中脂蛋白(a)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广勋;董红娟;顾宏涛;高瑛;潘耀柱;杨洋;陈协群;;PI3K调控血小板聚集过程中RhoA活性及其与mDia1相互作用[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李瑞;朱绍文;吴健波;王婉瑜;吕秋敏;Kenneth J.CLEMETSON;;眼镜蛇蛇毒中L-氨基酸氧化酶对血小板的激活和结合作用研究[A];第八届中国生物毒素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捷;王宏慧;卢奎;马丽;侯东兴;;两种新型阳离子型肽与CT-DNA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王伟;智慧;张志云;柴宝峰;梁爱华;;赭纤虫释放因子1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抑制细胞生长[A];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动物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正强;王雪丽;吴雷;;一种新的阳离子水溶性卟啉与DNA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裴华东;向华;;腾冲嗜热杆菌复制起始蛋白DnaA与其复制原点oriC在高温下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胡新根;陈帆;方盈盈;朱玉清;余生;;DMSO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DSC研究[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卢奎;吕名秀;赵东欣;杨亮茹;;苯丙氨酸二肽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周小龙;王恩多;;编校CYS-tRNA~(PRO)的一条新途径[A];第九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暨邹承鲁诞辰85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刘捷;王宏慧;卢奎;马丽;王文;;阳离子型五肽(Lys)_4-Cys与ctDNA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印则;HLA抗原修饰方法学及通用血小板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2 蒋伟;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核酸酶活性和DNA对其聚集的加速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安广宇;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和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陈川;中国人肝脏26S蛋白酶体亚基间的相互作用[D];厦门大学;2006年
5 刘明;蛋白质与配体相互作用机理的分子模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6 何凤琴;不同性取向棕色田鼠的行为与相关激素、受体和递质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铭;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功能阻止了P-选凝素在活化的人血小板中的外排[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8 刘京国;Complexin与SNARE复合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功能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9 张继龙;几类重要蛋白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相关抑制剂的改良[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柯跃华;鼠疫菌蛋白YpkA和人蛋白VASP的相互作用和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桂英;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p53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2 张晓健;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表达纯化及IscR蛋白的定点突变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王蕾;基于核酸适体探针检测凝血酶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马芬;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适体与凝血酶的相互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月侠;蛋白质寡核苷酸适配体的筛选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欧阳锡林;冰冻保存血小板制作、低温生物学参数测定及其新亚群特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7 姚立;钙调蛋白磷酸酶A亚基C末端片段与钙调素溶液中相互作用的结构性质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琳;膜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其亲和多肽相互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徐扬;固相法合成ACE抑制肽类似物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万吨;铀酰离子与细胞色素b_5相互作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佳星;蒋太交:用网络诠释生命体系[N];科技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冯卫东;“聪明”基因,千万里我追寻着你[N];科技日报;2008年
3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张猛;解码生命[N];大众科技报;2006年
4 白毅;UXT蛋白可增强转录因子NF—κB活性[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唐若水;关于“左撇子”的科学新发现[N];光明日报;2007年
6 著名基因芯片专家、复旦大学遗传所教授 李瑶;基因芯片技术在系统生物学和基因组医学中的地位[N];人民政协报;2008年
7 冯雪;蛋白质组破译:打开解密“天书”的通道[N];科技日报;2008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奇云;揭开鹿角再生的秘密[N];北京科技报;2006年
9 ;鸟儿性格也能影响进化[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晓明;什么是血型?什么是Rh、HLA血型?[N];宜春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