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鸡包涵体肝炎过程中肝脏分子免疫机理的研究

王纯洁  郝美艳  孙国庆  赵怀平  敖日格乐  云彦军  李表表  
【摘要】:正 为了研究鸡包涵体肝炎过程中肝脏分子免疫机理,2日龄SPF雏鸡接种FAV-8型禽腺病毒后(dpi)1d、3d、5d、7d、9d、12d、15d、20d、25d、30d,分别取攻毒组和对照组各10只致死,取肝脏做冰冻切片,进行K1+单核巨噬细胞、TCRγδ、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单抗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IFN-γ、IL-2、IL-6和MIP-1β实验。结果:肝脏K1+’单核巨噬细胞(MΦ)3dpi开始出现阳性,但第5dpi略下降,可能受病毒损伤之故,此后阳性程度加强,9dpi达到高峰,并在血管周围及坏死灶周围也出现阳性细胞,这与肝窦壁细胞随病情加重而活化增生和从血液进入肝脏更多MΦ有关,到12dpi明显下降是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的损伤,此时血液中K1+MΦ明显下降,与镜下病变基本一致。CD3+T细胞3dpi开始少量散在出现,5dpi逐渐增多,散在或成团分布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景志忠,才学鹏;猪囊尾蚴病病原入侵与免疫机理以及免疫预防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06期
2 李美君;方热军;;乳铁蛋白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湖南饲料;2010年03期
3 李美君;方热军;;乳铁蛋白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饲料与畜牧;2010年07期
4 乔启波;;了解免疫机理,确保有效免疫[J];吉林畜牧兽医;2011年08期
5 吴晓丰;马立克氏病病毒的致病机理及疫苗免疫机理[J];动物医学进展;1998年01期
6 任彬;任玉红;;球虫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7年05期
7 王林安;奶牛乳房的免疫机理[J];黑龙江畜牧兽医;1986年11期
8 吴晓蔓,潘炳荣;血吸虫病获得性免疫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杂志;1991年09期
9 钱凤芹;刘国霞;;猪脂肪细胞膜免疫调控的研究[J];猪业科学;2006年12期
10 李志敏;肖啸;项勋;夏春香;;类鼻疽的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学报;2005年05期
11 刘俊华,杨大伟,曹生福,曹淑贞;伊氏锥虫多因素致弱苗免疫机理研究——从变态反应与中和试验观察细胞、体液免疫效应[J];畜牧与兽医;1997年06期
12 牛建强;蓝天;陈峰;毕英佐;;猪瘟的防控措施[J];动物医学进展;2006年07期
13 刘燕;;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子变异机理和免疫机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学;2006年10期
14 李仁良;谭志坚;林瑞庆;翁亚彪;;鸡球虫病弱毒疫苗的免疫机理及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0年02期
15 武春元;;猪瘟的防控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0年01期
16 郭宝平;张壮志;古努尔·吐尔逊;吐尔洪·依米提;石保新;哈斯也提·艾力;王进成;刘斌;张文宝;张玲;阿依努尔;阿布里米提;;EgM9免疫犬产生抗体变化规律的观察[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年04期
17 郑庆端,周元根,计浩,戴祖海,吴美珍;猪、兔感染弓形体免疫机理的探索 Ⅱ.中和试验法检测免疫血清抗体[J];江苏农业科学;1983年10期
18 陈燕军;刘金明;顾惠明;王爱华;;补体介导的单克隆抗体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杀伤作用的初步体外研究[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1993年03期
19 颜世敢,崔道实;鸡球虫疫苗的免疫机理和正确使用[J];山东家禽;2003年09期
20 裴爱民;李连敏;;猪瘟超前免疫机理及注意事项[J];猪业科学;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纯洁;郝美艳;孙国庆;赵怀平;敖日格乐;云彦军;李表表;;鸡包涵体肝炎过程中肝脏分子免疫机理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麻慧;韩红兵;王淑辉;牟进菲;李俊英;宁中华;连正兴;李宁;;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性能的选择对矮小鸡G1代抗病性能的影响[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3 孙世杰;屈微;李康生;;不同亚型流感病毒通过TLR7信号途径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不同水平的α-干扰素[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王纯洁;郝美艳;敖日格乐;孙国庆;赵怀平;;鸡包涵体肝炎过程中肝脏内T细胞亚群和IL-2、IL-6表达规律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纯洁;敖日格乐;斯日古楞;贾德刚;赵怀平;;鸡包涵体肝炎过程中血液免疫细胞变化规律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区炳庆;刘富来;;肠炎沙门氏杆菌感染雏鸭对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A];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王国永;戴梦红;王玉莲;范盛先;张振刚;袁宗辉;;饲喂喹赛多仔猪肝中两种生长因子mRNA的变化[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与摘要集[C];2006年
8 孙宏鑫;李明峰;李凤华;段丽娟;齐旭阳;江国托;;外周血淋巴细胞源禽流感病毒H5N1血清亚型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制备及其对疫苗的免疫增效作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吴永魁;计红;杨焕民;柳巨雄;栾新红;胡仲明;;不同强度冷应激对仔猪淋巴细胞HSP70表达的影响[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九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计红;杨焕民;吴永魁;胡仲明;李士泽;;冷应激仔猪淋巴细胞HSP70 mRNA转录规律的探索[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九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秀苗;禽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2 王纯洁;实验性禽脑脊髓炎分子发病学及分子免疫机理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2年
3 李艳飞;雏鸡脑软化症的分子免疫机理[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4 郑世民;雏鸡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后免疫变化和对新城疫疫苗的应答及其免疫机理[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5 胥清富;生长激素作用的靶基因在猪肝脏和肌肉上的表达及调控[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6 张明明;Ⅰ群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重组禽腺病毒的构建[D];扬州大学;2008年
7 黄兵;表达禽流感病毒H5血凝素禽腺病毒重组体的构建及其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王益兵;EPA与DHA调控肉仔鸡肠道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机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红梅;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疫苗细胞免疫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10 蔡亚非;奶牛热应激的细胞免疫调控及其分子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美艳;鸡包涵体肝炎过程中肝脏内分子免疫机理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2 赵小玲;初生乌骨鸡肝脏差异显示ESTs的筛选及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3 洪文杰;大豆黄酮对鸡肝脏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陈才勇;新生仔猪脂类代谢和肝脏发育的动态变化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对其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5 王丽荣;水溶性苜蓿多糖(WSAP)对肉仔鸡免疫机理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6 虞德屏;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原的研究及其PCR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D];广西大学;2004年
7 陈海军;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病理发展规律及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检测病原侵染规律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8 孙国庆;AA肉鸡和农昌Ⅱ号蛋鸡生长发育过程中血液免疫规律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9 朱奎成;高铜对雏鸡肝脏影响的病理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10 牛泽;重组鸡白细胞介素2对禽流感灭活苗的免疫增强作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慧;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防治[N];河南科技报;2008年
2 冀农药业科技部 孙一庚;谨防黄曲霉毒素中毒[N];河北科技报;2005年
3 董晓芳 佟建明;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病因研究进展[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4 黑龙江省庆安县畜牧局 倪林英;使用“猪三联苗”注意事项[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5 沈慧;鸡也会得脂肪肝[N];农民日报;2006年
6 广西大学 韦平 阳秀英;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及其防制策略[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7 江西农业大学 梁海平 温海清 过玉英 江西省上高县畜牧水产局 李小平;饲料安全须防范镉的侵害[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8 贵州省饲料监察所 钱莘莘;饲料中超量使用微量元素危害无穷[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9 湖南省长沙县畜牧兽医站 蒋芬芳;猪细颈囊尾蚴病的临床诊治[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10 ;家兔猝死的鉴别诊断[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