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微乳液体系溶剂热合成Co纳米纤维

赵永男  王天生  王超英  麦振洪  
【摘要】:正 纳米材料的小尺寸及人的表面积,使其在光学、电学、磁学以及化学性质上与体相材料具有显著的差异,从而在催化、电子、光学、磁性存储、超导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开发出许多制备纳米颗粒的技术,如:溅射法、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微乳液法等。其中利用微乳液等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进行化学反应制备纳米材料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方法,具有实验装置简单,易于操作,粒度可控等优点,止引起人们的亚视。微乳液是一种高度分散的间隔化液体,水(或油)相在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守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和增溶性能研究进展[J];天津化工;2011年04期
2 姚坡;刘娟;鲁琛琛;李绍卿;;微乳液-鲁米诺-H_2O_2-钴(化学发光法测定废水中痕量钴(Ⅱ)[J];冶金分析;2011年06期
3 朱永闯;李莉;;阳离子乳液聚合制备聚硅氧烷微乳液研究[J];广东化工;2011年06期
4 德格吉呼;斯琴;孟根拉布其;;La_(0.789)Yb_(0.20)Ho_(0.001)Tm_(0.01)F_3纳米立方体的溶剂热合成及白色上转换发光性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8期
5 刘继红;李丽清;;高硅含量有机硅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6 吕长鹏;苟兴龙;;α-Fe_2O_3空心球的溶剂热合成与表征[J];应用化工;2011年05期
7 陈中元;鲁长波;谷晓昱;;醇对柴油微乳液组成及热力学参数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1年03期
8 王鹏飞;董俊;;微乳液的相行为及纳米锰镍复合氧化物的合成与研究[J];贵州化工;2011年03期
9 孟宪锋;吴秀勇;张昌军;;花状氧化铝粉体的制备与表征[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张慧双;钱保华;裴晓琴;马卫兴;葛洪玉;贾海红;;一个新的锡硫配合物(Et_4N)[Sn_2I_6SOCH_3]的合成、结构及量子化学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7期
11 王春根;陈建林;安凤霞;张丽;王峰;朱征;;SnWO_4可见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研究[J];环境化学;2011年09期
12 李娜;马振魁;;利用纳米粒子强化微乳液体系HCFC141b水合物的生成[J];科学通报;2011年22期
13 雷春;;花簇状ZnS:Mn微球的制备及荧光性能研究[J];广州化工;2011年13期
14 张敏;徐刚;韩高荣;;单分散Fe_3O_4纳米粉体的溶剂热合成及磁性[J];硅酸盐通报;2011年04期
15 梁军;杨彩红;吕玉琴;罗民;李莉;;纳米四氧化三锰的溶剂热合成[J];石油化工应用;2011年08期
16 龚彦文;程雪妮;张宏勋;;膜接触器中乳化液膜脱除Ni~(2+)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1年S1期
17 李翠金;郭清兵;尹国强;蒋旭红;龚圣;;4-氨基-3,5二-(4-吡啶基)-1,2,4三-氮唑-Cu(Ⅰ)配合物的溶剂热合成及结构表征[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8 马学建;田久英;业海平;潘亦春;卢菊生;;微乳相萃取分离-荧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可溶性铝[J];广州化工;2011年13期
19 李成强;;溶剂热合成纳米CeO_2-TiO_2粉体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J];陶瓷学报;2011年02期
20 田俐;黄可龙;;纳米LiFePO_4/C复合正极材料的溶剂热合成[J];材料研究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男;王天生;王超英;麦振洪;;微乳液体系溶剂热合成Co纳米纤维[A];第一届全国纳米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陈圆;刘天晴;郭荣;;L-苯丙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在SDS/n-C_5H_(11)OH/H_2O体系微乳液界面上的转移特性[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赵丰;夏红英;唐录;;功夫菊酯农药微乳液的配方设计[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英华;安学勤;;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的P-V-T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陈景飞;柴金岭;郝京诚;;最佳微乳液稀释法研究离子液体/短链醇/油/盐水中相微乳液[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燕;郭霞;郭荣;;吩噻嗪与微乳液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龚福忠;刘力恒;马培华;郑海富;;作为分离介质的微乳液的相态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李桂村;李萌;张志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及其表征[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朱霞石;姜蓉蓉;;室温离子液体-微乳液协同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酚[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安学勤;李严;;在微乳液中磷脂酶A_2水解卵磷脂研究的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峰;食品功能因子/表面活性剂自聚集体系的制备及表征[D];江南大学;2010年
2 任卫;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禚林海;几种无机氧化物纳米管的液相合成、生长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保卫;增效试剂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增溶作用、机理及生物可利用性影响[D];浙江大学;2004年
5 滕飞;纳米催化剂的微乳法制备及其表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房伟;软化学方法中低温合成BN的物相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李春英;镓、铟硫属化合物溶剂热合成及配位修饰[D];苏州大学;2009年
8 姚华刚;多元金属硫属化物的溶剂热合成、结构及性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白音孟和;螯合剂存在下新型四元硫属化物的溶剂热合成与表征[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贾定先;主族金属硫属化合物的溶剂热合成、结构及性能[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博;氧化钛纳米晶的溶剂热合成技术及其形貌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韩明娟;在O/W、W/O型微乳液体系中导电聚吡咯纳米材料的合成及表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魏逊;SDS/n-C_5H_(11)OH/n-C_7H_(16)/H_2O体系微乳液界面电性质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4 霍磊;表面活性剂辅助的无机盐纳米材料的合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武晓燕;二甲基亚砜微乳液循环脱硫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6 薛妍;聚丙烯酸甲酯系微乳液的合成及其应用[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7 唐艳霞;微乳液膜提取钕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8 俞鹏勇;氨基硅油微乳液的形成与制备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席欢;层板剥离水滑石的制备及其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10 徐晟;胶体粒子的液相合成与修饰[D];清华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稀土碱式硫酸盐发光材料及其溶剂热合成方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2 晓波;纳米级燃油问世[N];中国矿业报;2005年
3 宇诗;水性工业涂料将唱主角[N];中国化工报;2000年
4 邢华;纳米技术在消毒药中的应用[N];中国渔业报;2004年
5 林汝恺;零污染纳米涂料进入试生产[N];建筑时报;2006年
6 ;国内外最新纳米技术包装应用成果(上)[N];中国包装报;2007年
7 杨易;微乳技术研究方兴未艾[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孟朝红;表面活性剂发展呈现新趋势[N];中国化工报;2002年
9 陆慕寒;德国推出纳米面料柔软剂[N];中国纺织报;2004年
10 德华;德国推出一种新型纳米面料柔软剂[N];中国贸易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