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路日亮  
【摘要】:正以往的伦理学都是探讨人际道德,其功能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价值取向是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生态伦理学突破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界限,闯人人与自然关系的界域,它以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为对象,其功能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价值取向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补充与升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林红梅;;生态伦理学的内涵与特征——当代西方伦理思潮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宁;;生态伦理及其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5期
3 杨昌军;;从大地伦理学看素食主义生态伦理依据的不足[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9期
4 曹孟勤;;生态伦理:从抽象向现实的转向[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刘海龙;;生态伦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齐秀华;;游牧民族传统宗教信仰中的生态伦理思想[J];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7 胡东宽;;生态伦理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胡东宽;;生态伦理研究的现状及问题论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黄轶;;生态批评的偏误[J];南方文坛;2011年05期
10 王希茜;祝平;;梭罗《瓦尔登湖》的生态之维[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1 苏海霞;;“人”与“鱼”的启示——《老人与海》中的自然生态思想解读[J];大家;2011年15期
12 王丽;;身体的隐喻——金基德《时间》赏析[J];群文天地;2011年14期
13 曹孟勤;徐海红;;论人与自然的双重关系[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4 曲红梅;;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承诺——发展伦理学述评[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年05期
15 杨恒梅;;“人”的概念的哲学沉思[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6 赵晓东;翠荣;;试析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17 宋薇;;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与自然美学辨析[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18 郭旭明;邓楠;;环境美德伦理学视角下《瓦尔登湖》天人观解读[J];武陵学刊;2011年04期
19 张百春;;叶夫根尼·特鲁别茨科伊的宗教哲学[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年05期
20 刘宁;;认识你自己——关于“我是谁”的思考[J];理论界;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日亮;;试论生态伦理学的价值取向[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朱晓鹏;;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东方转向”的几点思考[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包美仙;;凸显生态伦理学在旅游高职教育中的地位[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4 韩永学;;人地关系协调系统的建立——对生态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补充[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杨佰义;;基于生态伦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6 寇东亮;;自然认同的人学根据[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传宝;;生态伦理的困境及规避途径[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张茵;;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与风景园林专业生态伦理教育探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周伟;黄明;;论生态伦理的法律化——民法典草案绿色原则之检讨[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论生态伦理学的生态—整体论进路[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李丽;索洛维约夫完整知识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潘明德;索洛维约夫宗教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刘俊莉;“是”字存在句的表义模式及量类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5 孙雄;神人之际[D];浙江大学;2007年
6 张香兰;从实体到过程:现代教育的思维转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治华;伦理学视阈中的尊重[D];复旦大学;2007年
8 丁立卿;马克思的哲学革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兴章;感性存在与感性解放[D];复旦大学;2008年
10 于冰沁;寻踪—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产生、发展与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晋文丽;当代西方生态伦理学中的环境协同论及其启示[D];山西大学;2012年
2 邬天启;生态伦理学的观念、问题与出路[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晓琼;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孙磊;略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许鹏云;生态伦理学视野下的《弗兰肯斯坦》[D];重庆大学;2010年
6 杨晗;科学发展观与黑龙江生态大省建设[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7 陆天婧;中学生物课程中实施生态伦理教育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石荣霞;论道家的生态伦理观及其现代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菁;以生态伦理学视角解读《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妮亚》[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叶玲;从生态主义角度解读薇拉·凯瑟的作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西大学哲学系 张锐;生态伦理学的若干前沿问题[N];人民日报;2010年
2 张强;“诗意地居住”与生态伦理学[N];光明日报;2002年
3 雷毅;生态伦理学:一种新的道德启蒙[N];科技日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罗俊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伦理学[N];学习时报;2002年
5 唐凯麟;系统探究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尝试[N];光明日报;2004年
6 雷健坤;生态伦理学的方法论意义[N];学习时报;2002年
7 江苏工业学院 周兰珍;走向现实的生态伦理实践[N];光明日报;2007年
8 向玉乔;生态伦理学与生态经济学[N];光明日报;2006年
9 ;法律生态化 非人类存在物的平等宣言[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曾建平;关注:人与自然的道德对话[N];中华读书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