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路日亮宋德勇  
【摘要】: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 要处理的主要关系可归结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中,人与自然和谐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和谐社会构建与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袁霞;;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及现代启示[J];求实;2009年07期
2 马芒;;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秩序[J];环境教育;2010年06期
3 苏新骞;;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期
4 赵玲;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5 唐小城;刘延芹;;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对我国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启示[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6 徐岩;;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戴黍;刘娉;;敬畏自然·破坏自然·保护自然[J];环境;1998年07期
8 秦光荣;;感悟造化天道 涤荡尘世心灵——为“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实施3周年而作[J];创造;2009年12期
9 王玲;;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对高校生态教育的当代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3期
10 李绍波;韦秋杰;;论生态自然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J];世纪桥;2010年19期
11 毛建儒;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8年01期
12 苏平富;苏晓云;;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12期
13 冯之浚;;努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J];群言;2006年06期
14 俞丽娟;;柴达木自然资源开发应注重生态美[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7年06期
15 李文学;人与自然环境的再认识[J];安全与环境工程;1999年04期
16 朱章果;;坚持马克思生态观 建设中国生态文明[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9期
17 李红梅;;浅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思想及其现代意蕴[J];理论月刊;2011年01期
18 徐喜爱;;树立生态自然观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19 杨海;;环境法目标视野下的“权利平等”[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12期
20 余麟;陈峥嵘;;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人与自然——《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的环保法思想[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日亮;宋德勇;;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2 杜秀娟;陈凡;;马克思《资本论》的生态哲学思想解读[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马祥林;;从气候环境危机看人与自然和谐之天人合一[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胡延风;姚黎君;;生态文明视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董祖健;;“人与自然”——西部的持续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刘仁胜;;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学思想研究概述[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丽静;;论和谐自然与以人为本的同一性[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8 陈荣;;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9 侯德义;;论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人与自然和谐[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虹;;生态文明与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A];2008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秀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及其影响探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周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陶火生;生态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4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彭立威;生态人格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季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生态社会主义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王春荣;生态政治的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赵成;生态文明的兴起及其对生态环境观的变革[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9 陈名财;生态存在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10 杨卫军;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当代价值[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霞;生态哲学何以可能?[D];苏州大学;2009年
2 隋治森;生态矛盾的哲学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3 朱清桃;马克思的环境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刘甜甜;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姜程程;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构建[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邹德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及其启示[D];兰州大学;2010年
7 李岩;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解读[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8 崔立靖;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危机的解读[D];吉林大学;2004年
9 陈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丁杰;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南昌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延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N];光明日报;2007年
2 于延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N];烟台日报;2007年
3 祝志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N];安庆日报;2005年
4 刘忠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N];吉林日报;2005年
5 余源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哲学沉思[N];解放日报;2006年
6 殷秀 作者系黄冈市环保局局长;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N];黄冈日报;2005年
7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N];人民政协报;2005年
8 魏杰;论人与自然的和谐[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9 陈平;在历史反省中探索未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刘兵;生态与性别[N];人民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