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科学发展观与人文精神的提升

王世谊  
【摘要】:正进入新世纪,我国已深深卷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国际国内的竞争更加激烈。要想经济与社会以及各项事业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继续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前列,除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清除一切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障碍,建立、健全与社会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程东旺;;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特征[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彭纪南;;“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辨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王红;;浅谈科学发展观的人文精神[J];科技资讯;2009年22期
4 陈登源;;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孙冬梅;;科学发展观:新时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经济师;2011年02期
6 刘明武;刘常梅;;科学发展观的人文精神及其底蕴[J];长沙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王志华;;科学发展观:人文精神的新阶段[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穆琳;何建华;;科学发展观人文精神解读[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9 孙同福;吴春俊;;论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前沿;2006年11期
10 张艳;;论科学发展观的人文精神[J];理论导刊;2008年03期
11 代君;;科学发展观的人文精神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2 陈登源;;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13 王贺;;论科学发展观人文精神意蕴的来源及其价值取向[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4 徐思钢;邱庆丽;;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新发展[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5 程东旺;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特征[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6 周云;;科学发展观与新时期人文精神的提升[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17 陈建平;科学发展观与领导力的可持续性[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18 南补习;;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人文精神[J];理论导刊;2007年06期
19 郭洪水;科学发展观:科技文明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发展之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0 薛丁辉;黄志斌;;科学发展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理论导刊;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谊;;科学发展观与人文精神的提升[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道武;徐李孙;;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源泉和培养[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荣长海;;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研究[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包心鉴;;准确理解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5 刘从政;陈家泽;钟声;;对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性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武明云;敬志伟;;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7 辛克政;王卫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黄文朝;;浅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和谐的“三性”[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9 刘阶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程家明;;科学发展观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兰初;邓小平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D];吉林大学;2008年
2 何艳;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建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何艳;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建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雯;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毛劲歌;毛泽东邓小平行政决策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7 陈曙光;以人为本“元”论[D];武汉大学;2010年
8 王佳;马克思“生产实践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建文;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成长[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崔晓晖;意识形态认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思想基础[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爱花;科学发展观的人文精神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邰哈斯其木格;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周松;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黄焕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及其内涵[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施文鑫;和谐执政是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06年
6 刘凯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王艳;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伟明;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郭培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程龙;科学发展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郑州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益西加措;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成立40周年[N];西藏日报;2004年
2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方伟;科学发展观人文之美的价值蕴涵[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田战越;培树和弘扬新时期邯郸人文精神[N];邯郸日报;2009年
4 侯远长;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创新[N];贵阳日报;2007年
5 王真;论科学发展观的体系特征[N];解放军报;2007年
6 陈小林;科学发展观:党对执政三大问题的科学回答[N];江西日报;2007年
7 陈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民主监督[N];联合时报;2006年
8 邢霞 整理;科学发展观最后的落脚点是“运作”[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贾立钢;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解读[N];光明日报;2007年
10 兰州市社科院 邓生菊;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N];兰州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