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方汉奇李大玖  
【摘要】:正中国人在海外办报,发端于19世纪中叶,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累计出版的华文报纸达3000多种,遍及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其中,以在美国出版的,历时最久,数量最多,影响最大。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家华文报纸《沙加缅度新录》,就是1856在美国加州的萨克拉门托尔创刊的。至今,在美国,还有着40多家不同政治背景和立场的华文报纸公开出版。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文;;中国媒体软实力何时崛起[J];人民论坛;2011年19期
2 聂平俊;;美国“黑幕揭发运动”及其对当下中国媒体的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3期
3 王旭;王松;;中西方媒体在我国新闻事件中的话语权争夺——以“3·14”、“5·12”、“7·5”事件为例[J];新闻世界;2011年08期
4 ;德国农业协会举办“AGRITECHNICA 2011”中国媒体见面会[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年04期
5 路璐;;简论建国以来中国媒体中的美国形象变迁——以《人民日报》为例[J];新闻世界;2011年06期
6 李易;;给汉王的诊断书[J];IT时代周刊;2011年13期
7 刘琛;;三网融合背景下的中国传播学研究与时代中国[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张金海;;后记[J];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5年00期
9 王碧薇;;浅谈中国媒体对西方媒体的对话方案[J];新闻传播;2011年07期
10 喻尘;;采访日本大地震回顾[J];新闻研究导刊;2011年05期
11 李少南;;2002年度香港媒体发展评述[J];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2年00期
12 张修智;;默多克大而能倒的启示[J];青年记者;2011年22期
13 魏永榕;;论我国媒体在灾难报道中存在的问题[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4 庞山岚;阮长安;;全国晚报都市报总编辑重返灾区看巨变[J];中国记者;2011年07期
15 李希光;;帝国传播时代朝我们走来[J];对外大传播;2004年01期
16 贺潇潇;;如何改善中国对日传播——访《人民日报》驻日本记者于青[J];对外传播;2011年09期
17 张欣;;国际传媒竞争与中国媒体的选择——央视全球报道网络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探讨[J];电视研究;2011年07期
18 李灏楨;张树楠;;突发灾难性报道中所涉及的伦理问题刍议[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19 唐润华;;外争权利 内增实力——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国际舆论话语权[J];中国记者;2011年07期
20 高祖贵;;国际变局中的媒体角色[J];对外传播;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汉奇;李大玖;;转变思维定式 营造海外一流媒体——对提高在美出版的中国媒体国际竞争力的探讨[A];新闻学论集(第19辑)[C];2007年
2 ;第十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IC新闻媒体服务[A];完善图片机制、提高履职能力——第十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海舰;;开幕式致词——关于传媒经济的三点认识[A];中国传媒经济(第一辑)[C];2004年
4 王晓虹;;对2008年奥运会中突发事件媒体内容监控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竺培芬;;媒体整合之我见[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程曼丽;武慧媛;;改革开放30年海外华文传媒发展与变迁[A];新闻学论集(第21辑)——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辑[C];2008年
7 罗晓;;多学科解读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合理性与进步性[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董葵;;浅论媒体报道5.12地震的特点和对传媒未来的影响[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董葵;;浅论媒体报道5·12地震的特点和对传媒未来的影响[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10 彭兰;;网络媒体发展的中国特色[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邱戈;大众传播的文化断裂论当代中国媒介的身份危机[D];浙江大学;2006年
2 赵士林;论中国媒体的危机报道[D];复旦大学;2005年
3 范欣;奇观化生存[D];浙江大学;2009年
4 林晖;当代中国新闻媒介的整合与改革[D];复旦大学;2003年
5 陈世瑞;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沟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立斌;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张立勤;1927-1937年民营报业经营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向东;中国媒体产业创新论[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姆文当卡;中国媒体对外报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王虔;民国时期女学生群体的媒介形象呈现[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3 徐心欣;泰国华文媒体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吴湄;双重语境中的新闻专业主义[D];浙江大学;2007年
5 范晓婕;中国媒体海外涉华新闻报道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6 李黎;冷战时期中国媒体上的美国形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美玲;传媒事件营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颖靓;菲律宾《世界日报》的历史与现状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张彦哲;中国媒体的国际话语权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10 张旗;转型期中的博弈[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日本早稻田大学传播学博士 赵新利;走进日本的中国媒体[N];中华新闻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郭万盛;中国记者伦敦如何争得“提问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记者 张宗堂 熊争艳 张晓松 赵博;日益开放的中国媒体,主动拥抱世界[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记者 何雨欣;普华永道:未来五年中国媒体行业增速将超全球[N];经济参考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沈刚;中国媒体新风[N];工人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李玉;理念、制度、技术:信息全球化时代中国媒体的维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建峰 吕莎;媒体“走出去”:提升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曲力秋;中国媒体渗透力差[N];中国质量报;2004年
9 翟慧慧 王丹;2009年中国媒体经营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华新闻报;2009年
10 ;促多元倡和谐,听世界舆论场里的中国声音[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