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国家高程基准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垂直偏差
【摘要】:本文提出了利用全球重力场模型和GPS/水准资料计算局部高程基准相对全球大地水准面垂直偏差的两种不同方法。利用全球重力场模型和分布全国大陆范围的GPS/水准数据,我们计算了1985高程基准与大地水准面的垂直偏差。
|
|
|
|
1 |
梁振英;大地水准面的严密定义和我国高程基准的选择[J];测绘科技动态;1985年04期 |
2 |
梁振英;大地水准面的严密定义和我国高程基准的选择[J];测绘通报;1985年02期 |
3 |
黄志洲,钟金宁,周卫,崔立新;区域性大地水准面的确定[J];测绘科学;2004年02期 |
4 |
陈俊勇;李建成;宁津生;晁定波;;全国及部分省市地区高精度、高分辨率大地水准面的研究及其实施[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年04期 |
5 |
崔荣花;方剑;王勇;;罗斯海海域大地水准面异常的成因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21年04期 |
6 |
魏双保;;古巴探区大地水准面模型的探索与确定[J];北京测绘;2020年05期 |
7 |
李可新;陈璐璐;陈曦;;地形对局部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的影响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年S1期 |
8 |
丁剑;许厚泽;章传银;;基于大地水准面经典定义的地球重力场模型评价[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
9 |
刘志伟;;李建成:26年只为“勾勒”精准地球[J];创新时代;2017年04期 |
10 |
林淼;朱建军;田玉淼;陶肖静;;大地水准面异常在湖南地区的地球物理解释[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2期 |
11 |
申文斌;韩建成;;利用新方法确定的30′×30′全球大地水准面模型及其精度评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年10期 |
12 |
张赤军;骆鸣津;方剑;周旭华;柳林涛;王新胜;叶周润;;青藏高原大地水准面异常的解释与场源效应初探[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8期 |
13 |
李亚红;杨建华;;小范围大地水准面差异的一种处理模型[J];山西建筑;2010年23期 |
14 |
刘红霞;刘春花;;有限元法逼近局域大地水准面的数学模型[J];测绘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15 |
宁津生,罗志才,李建成;我国省市级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现状及技术模式[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年01期 |
16 |
佟洞,宋玉兵;探讨利用江苏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小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的方法[J];现代测绘;2004年06期 |
17 |
李建成,宁津生
,陈俊勇,罗志才;我国海域大地水准面与大陆大地水准面的拼接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年05期 |
18 |
方剑,许厚泽;中国及邻区大地水准面异常的场源深度探讨[J];地球物理学报;2002年01期 |
19 |
方剑;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水准面异常场源结构[J];地学前缘;2001年04期 |
20 |
王建;晚冰期我国东部大地水准面的变化及其对海面变化的影响[J];科学通报;1990年14期 |
|